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3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32页 |
1.2.1 呼吸道的结构形态 | 第10-12页 |
1.2.2 粘液--纤毛传输系统 | 第12-13页 |
1.2.3 气管缺损疾病的治疗现状 | 第13-14页 |
1.2.4 人工气管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5 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6 气管替代物的再上皮化研究 | 第21-23页 |
1.2.7 人工纤毛的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1.2.8 聚合物刷的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性 | 第32-3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3页 |
1.3.3 课题的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1.3.4 课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34-36页 |
2 聚(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nBA/DEAEMA)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50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2.3.1 聚(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2 聚(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的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2.4.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2.4.3 核磁共振分析 | 第43-44页 |
2.4.4 DSC分析 | 第44-45页 |
2.4.5 接触角分析 | 第45-46页 |
2.4.6 聚合物悬浮液粒径分析 | 第46页 |
2.4.7 聚合物刷成膜后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6-47页 |
2.4.8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3 聚合物刷成膜流变学研究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3 实验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4.1 气道模拟粘液的制备 | 第53页 |
3.4.2 不同pH、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固体颗粒浓度的粘液制备 | 第53页 |
3.4.3 体系粘度和模量的测定 | 第53-55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3.5.1 模拟粘液的流变学特性 | 第55-56页 |
3.5.2 不同pH值对粘液-聚合物刷体系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3.5.3 不同离子强度对粘液-聚合物刷体系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3.5.4 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粘液-聚合物刷体系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3.5.5 不同固体颗粒物浓度对粘液-聚合物刷体系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3.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4.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附录 | 第8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