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 1.2 IMS接入侧安全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3页 |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基础协议及算法概述 | 第15-28页 |
| 2.1 IMS系统介绍 | 第15-18页 |
| 2.1.1 IMS网络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1.2 IMS网络架构 | 第16-17页 |
| 2.1.3 IMS的功能实体 | 第17-18页 |
| 2.2 SIP协议介绍 | 第18-26页 |
| 2.2.1 SIP协议栈 | 第18-19页 |
| 2.2.2 SIP网络实体 | 第19-20页 |
| 2.2.3 SIP消息 | 第20-24页 |
| 2.2.4 几个典型的SIP过程 | 第24-26页 |
| 2.3 Diffie-Hellman算法介绍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IMS接入侧安全威胁 | 第28-32页 |
| 3.1 IMS安全体系 | 第28-30页 |
| 3.1.1 网络域安全 | 第28-29页 |
| 3.1.2 接入域安全 | 第29-30页 |
| 3.2 IMS接入侧安全威胁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IMS接入侧安全模型设计 | 第32-42页 |
| 4.1 需求分析 | 第32页 |
| 4.2 模型设计 | 第32-42页 |
| 4.2.1 基于HTTP摘要算法的双向身份认证模型 | 第33-36页 |
| 4.2.2 基于两阶段D-H算法的密钥交换模型 | 第36-40页 |
| 4.2.3 基于嗅探技术的合法监听模型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模型实现及测试评估 | 第42-61页 |
| 5.1 安全模型的实现 | 第42-57页 |
| 5.1.1 服务器的实现 | 第42-51页 |
| 5.1.2 客户端的实现 | 第51-57页 |
| 5.2 模型验证测试 | 第57-60页 |
| 5.3 模型性能评估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发表文章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