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风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1.2.2 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3 基于等价传递函数的多变量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4 解耦控制在锅炉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2 燃煤锅炉风机系统工作原理及模型构建 | 第14-23页 |
2.1 燃煤锅炉燃烧过程 | 第14-16页 |
2.1.1 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的任务 | 第14-15页 |
2.1.2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 第15-16页 |
2.2 燃煤锅炉风烟系统结构 | 第16-19页 |
2.2.1 送风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2.2.2 引风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2.3 引、送风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模型建立 | 第19-22页 |
2.3.1 送风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模型 | 第19-20页 |
2.3.2 引风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模型 | 第20-21页 |
2.3.3 引、送风控制系统及耦合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燃煤锅炉引、送风系统传统解耦设计方法 | 第23-31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燃煤锅炉引、送风系统耦合度分析 | 第23-25页 |
3.3 基于前馈补偿解耦法的引、送风系统解耦器设计 | 第25-28页 |
3.3.1 前馈补偿解耦器设计 | 第25-26页 |
3.3.2 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26-28页 |
3.4 基于单位矩阵解耦法的引、送风系统解耦器设计 | 第28-30页 |
3.4.1 单位解耦器设计 | 第28-29页 |
3.4.2 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引、送风系统的改进解耦设计及仿真 | 第31-41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系统等价传递函数的定义 | 第31-33页 |
4.3 等价传递函数矩阵的性质 | 第33-34页 |
4.4 引、送风系统等价传递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 第34-37页 |
4.5 引、送风系统解耦器设计 | 第37-39页 |
4.6 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基于ETF的引、送风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41-52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基于ETF的引、送风系统增益相位裕度控制器设计 | 第41-44页 |
5.2.1 增益相位裕度控制器设计 | 第41-42页 |
5.2.2 引、送风系统解耦控制器的收敛性 | 第42-43页 |
5.2.3 引、送风解耦控制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 基于ETF的引、送风系统内模控制器设计 | 第44-48页 |
5.3.1 内模控制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5.3.2 引、送风系统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47页 |
5.3.3 引、送风系统时滞过程的控制器鲁棒整定 | 第47-48页 |
5.4 两种控制法的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48-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