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ROS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ROS及其作用 | 第15-16页 |
1.3.2 RO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 | 第16-18页 |
1.3.3 调控ROS稳态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Nrf2活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5 Nrf2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活性调控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6 iASPP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6.1 iASPP在肿瘤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1.6.2 iASPP在皮肤和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1.6.3 iASP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第28页 |
1.7 肾癌与化疗药物耐受 | 第28-29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9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54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1-3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6-38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54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8页 |
2.2.2 细胞转染 | 第38-39页 |
2.2.3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 第39-40页 |
2.2.4 Annexin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第40-41页 |
2.2.5 细胞台盼蓝染色 | 第41页 |
2.2.6 细胞ROS水平检测 | 第41页 |
2.2.7 MTT细胞活力检测 | 第41页 |
2.2.8 软琼脂克隆集落形成实验 | 第41-42页 |
2.2.9 细胞总蛋白提取 | 第42页 |
2.2.10 组织蛋白提取 | 第42-43页 |
2.2.11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 | 第43-44页 |
2.2.12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etation) | 第44-45页 |
2.2.13 体外合成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 第45-46页 |
2.2.14 Caspase3/7活性检测 | 第46页 |
2.2.15 细胞核与质分离实验 | 第46-47页 |
2.2.16 泛素化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 第47-48页 |
2.2.17 细胞总RNA提取 | 第48页 |
2.2.18 Real-timePCR | 第48页 |
2.2.19 RNAi细胞转染 | 第48-49页 |
2.2.2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 第49-50页 |
2.2.21 质粒克隆 | 第50页 |
2.2.22 p53突变分析 | 第50页 |
2.2.23 质粒提取 | 第50-52页 |
2.2.24 裸鼠皮下荷瘤实验 | 第52-53页 |
2.2.25 统计学方法 | 第53-54页 |
第3章 iASPP通过促进Nrf2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内ROS的作用 | 第54-68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iASPP抑制肿瘤细胞内ROS | 第55-58页 |
3.3 细胞质中iASPP以p53非依赖性方式抑制ROS | 第58-62页 |
3.4 iASPP通过Nrf2发挥抑制ROS的作用 | 第62-63页 |
3.5 iASPP促进Nrf2-ARE转录活性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iASPP抑制Nrf2的泛素化降解 | 第68-80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iASPP提高Nrf2蛋白水平 | 第69页 |
4.3 iASPP促进Nrf2蛋白稳定性 | 第69-72页 |
4.4 iASPP以Keap1依赖性方式调控Nrf2蛋白降解 | 第72-75页 |
4.5 iASPP与Nrf2竞争性结合其抑制因子Keap1 | 第75-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iASPP/Nrf2促进肿瘤生长及对5-FU的耐受 | 第80-96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肿瘤患者组织内iASPP与Nrf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81页 |
5.3 iASPP通过调控Nrf2促进肿瘤细胞体外生存 | 第81-86页 |
5.4 iASPP促进肾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 第86-90页 |
5.5 iASPP促进肿瘤细胞对5-FU的耐受 | 第90-93页 |
5.6 iASPP通过调控Nrf2促进肾癌裸鼠移植瘤对5-FU的耐受 | 第93-9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6页 |
附录 | 第116-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个人简历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