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动态大地测量论文

大同盆地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1.1.1 地壳运动研究背景意义第8-9页
        1.1.2 大同盆地构造背景第9-10页
        1.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 发展现状第11-14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大同盆地速度场模型建立方法第15-32页
    2.1 速度场模型的建立方法第15-22页
        2.1.1 移动曲面拟合第15-16页
        2.1.2 克里金插值法第16页
        2.1.3 欧拉矢量法第16-18页
        2.1.4 多面函数法第18-19页
        2.1.5 最小二乘配置第19-20页
        2.1.6 考虑欧拉矢量的BP神经网络法第20-21页
        2.1.7 模型的质量评价第21-22页
    2.2 大同盆地速度场模型的建立第22-32页
        2.2.1 区域概况第22-23页
        2.2.2 多面函数拟合建立大同盆地速度场模型第23-27页
        2.2.3 结果分析第27-32页
第三章 大同盆地应变场求解第32-40页
    3.1 常用应变求解方法第32-35页
        3.1.1 三角形法第32-33页
        3.1.2 广义应变花法第33-34页
        3.1.3 球谐函数法第34-35页
        3.1.4 最小二乘配置法第35页
    3.2 基于多面函数的大同盆地应变参数求解第35-40页
        3.2.1 球面应变特征计算第35-36页
        3.2.2 多面函数求解应变参数第36-37页
        3.2.3 大同盆地应变场求解及分析第37-40页
第四章 泉断裂中段闭锁程度反演第40-49页
    4.1 Def Node负位错模型第40-44页
        4.1.1 弹性回弹学说第40页
        4.1.2 负位错理论模型第40-41页
        4.1.3 Def Node负位错反演模型第41-44页
    4.2 Def Node负位错反演.泉断裂闭锁程度第44-49页
        4.2.1 模型的建立第44-47页
        4.2.2.泉断裂闭锁程度反演结果及分析第47-49页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地球科学数字化态势之思
下一篇:深层采样全过程月壤样品层理保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