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网络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时代的背景——无处不在的数据第10-11页
    1.1 时代的特点第10页
    1.2 时代的需求第10-11页
2.信息的传递与人类的感知第11-12页
    2.1 信息的传递第11页
    2.2 感知原则第11-12页
3.关于可视化第12-15页
    3.1 可视化释义第12-13页
    3.2 可视化的发展第13-14页
    3.3 可视化结构第14页
    3.4 可视化的方法第14页
    3.5 可视化的作用第14-15页
4.网络信息可视化第15-17页
    4.1 信息可视化释义第15-16页
    4.2 网络信息可视化第16页
    4.3 网络信息可视化的目的第16-17页
        4.3.1 记录第16-17页
        4.3.2 阐明第17页
        4.3.3 揭示第17页
        4.3.4 扩展第17页
        4.3.5 抽象第17页
5.网络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原则第17-20页
    5.1 始于发问第17-18页
    5.2 寻找关联性第18页
    5.3 实现多因素分析第18页
    5.4 丰富词汇第18-19页
    5.5 呈现分组第19页
    5.6 放大比例第19-20页
6.网络信息可视化的视觉通道第20-22页
    6.1 平面位置第20页
    6.2 颜色第20-21页
        6.2.1 亮度第20页
        6.2.2 饱和度第20-21页
        6.2.3 色调第21页
        6.2.4 配色方案第21页
        6.2.5 透明度第21页
    6.3 尺寸第21-22页
    6.4 方向第22页
    6.5 形状第22页
    6.6 纹理第22页
    6.7 动画第22页
7.网络信息可视化的编码方式第22-38页
    7.1 弧线图第23-25页
    7.2 区域分组图第25页
    7.3 中心爆炸图第25-26页
    7.4 中心环图第26-27页
    7.5 环球型图第27-28页
    7.6 环相接图第28页
    7.7 椭圆内爆图第28-30页
    7.8 流图第30-31页
    7.9 块茎图第31-32页
    7.10辐状会聚图第32-33页
    7.11辐状内爆图第33-34页
    7.12分支图第34-35页
    7.13比例大小圆形图第35-36页
    7.14分段辐状会聚图第36-37页
    7.15球形图第37-38页
8.网络信息可视化在国内的应用——百度迁徙第38-40页
9.展望未来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篇章级联想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投票机制的文本主客观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