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死缓标准的具体适用缺乏统一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 第13-28页 |
第一节 同案不同判的根源是死缓适用标准的不统一 | 第13-23页 |
第二节 理论界对死缓的适用标准各执一词 | 第23-26页 |
一、社会危害性说 | 第23-24页 |
二、被害方对加害人宽恕说 | 第24-25页 |
三、人身危险性说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须明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死缓的适用的基本前提与标准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罪大恶极应从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入手 | 第28-34页 |
一、社会危害性须明确 | 第29-33页 |
二、人身危险性的具体表现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死缓的标准必须以法定情节为基础 | 第34-36页 |
第三节 限制减刑应以被害人亲属是否谅解为基准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死缓的适用标准在常见领域的适用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对共同犯罪的处罚不应超等值报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杀人手段不是特别残忍的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准精神病人”失控杀人应从宽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案件应留有余地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