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三、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页 |
四、资料来源和范围 | 第10-11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概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危险驾驶罪概述 | 第16-20页 |
一、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 | 第16-19页 |
二、危险驾驶罪的既遂标准讨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 | 第20-22页 |
一、危险驾驶致死及致伤行为 | 第20页 |
二、危险驾驶致伤行为的主观心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日本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日本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立法与司法 | 第22-26页 |
一、日本交通刑法体系概述 | 第22-23页 |
二、日本危险驾驶致死伤罪行为类型及要件 | 第23-25页 |
三、日本危险驾驶致死伤罪司法案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日本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法规制评析 | 第26-31页 |
一、日本危险驾驶致死伤罪的立法特点 | 第26-28页 |
二、日本危险驾驶致死伤罪的与其他罪的关系 | 第28页 |
三、日本危险驾驶致死伤罪的争议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我国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事立法的不足 | 第31-33页 |
一、规制范围过窄 | 第31页 |
二、此罪彼罪区分不明 | 第31-32页 |
三、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不协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刑法学说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司法定性 | 第33-34页 |
一、交通肇事罪说 | 第33-34页 |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说 | 第34页 |
第三节 刑法判例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司法定性 | 第34-40页 |
一、孙伟铭醉酒肇事案分析 | 第34-37页 |
二、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类似案例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法规制完善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日本的危险驾驶致死伤罪对我国刑法的启示 | 第40-42页 |
一、结果加重犯的立法设计 | 第40页 |
二、多样的行为模式 | 第40页 |
三、参照暴行罪的立法方法 | 第40-41页 |
四、过多的规范性要素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我国危险驾驶致死伤行为的刑法完善 | 第42-46页 |
一、增加危险驾驶行为的类型 | 第42-44页 |
二、单独增设危险驾驶致死伤罪 | 第44页 |
三、合理设计刑罚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