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缘由及背景 | 第10-11页 |
1.2 创作与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创作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创作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工作流程 | 第16页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人物纪录片创作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人物纪录片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 人物纪录片创作方法 | 第19-24页 |
2.2.1 注重生动细节掌握 | 第19-20页 |
2.2.2 强化采访质量,加强叙事真实性 | 第20-21页 |
2.2.3 现场内容取舍,选取关键因素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前期策划 | 第24-32页 |
3.1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前期调研 | 第24-28页 |
3.1.1 查找与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 第24页 |
3.1.2 前期调研过程 | 第24-28页 |
3.2 确定拍摄对象 | 第28页 |
3.2.1 主题诠释度 | 第28页 |
3.2.2 人物特殊性 | 第28页 |
3.2.3 具体操作性 | 第28页 |
3.3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主题选定 | 第28-29页 |
3.4 确定拍摄内容 | 第29-30页 |
3.5 拍摄计划的确定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中期拍摄 | 第32-42页 |
4.1 拍摄设备、辅助设备的选取及依据 | 第32-34页 |
4.1.1 摄像设备的选取 | 第32-34页 |
4.1.2 辅助设备的选择 | 第34页 |
4.2 场地的选取及依据 | 第34-35页 |
4.2.1 内景选景 | 第35页 |
4.2.2 外景选景 | 第35页 |
4.3 实际拍摄 | 第35-42页 |
4.3.1 拍摄方法 | 第35-37页 |
4.3.2 拍摄景别和角度 | 第37-39页 |
4.3.3 特殊拍摄:升格与降格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后期制作 | 第42-50页 |
5.1 素材的分析与整理 | 第42-43页 |
5.1.1 素材的分类 | 第42页 |
5.1.2 采访的整理 | 第42-43页 |
5.2 作品的剪辑大纲与叙事结构 | 第43-45页 |
5.3 画面及镜头的连接 | 第45-47页 |
5.4 作品声音的使用 | 第47-48页 |
5.4.1 配音 | 第47页 |
5.4.2 环境音 | 第47页 |
5.4.3 同期声 | 第47页 |
5.4.4 音乐 | 第47-48页 |
5.5 后期包装与成片输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纪录片《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的创作总结与反思 | 第50-52页 |
6.1 创作总结 | 第50-51页 |
6.2 创作反思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紫陶独行匠人肖春魁》完整版台本 | 第56-6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