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钠离子电池概述 | 第11-12页 |
1.2.1 钠离子电池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2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页 |
1.3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1.4 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 | 第13-19页 |
1.4.1 MnFe-PBA | 第13-14页 |
1.4.2 NiFe-PBA | 第14-16页 |
1.4.3 FeFe-PBA | 第16-17页 |
1.4.4 其它PBA及复合材料 | 第17-19页 |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5.1 选题依据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测试分析 | 第21-27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2.1.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21-22页 |
2.2 材料物理特性测试 | 第22-24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2页 |
2.2.2 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 | 第22-2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页 |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3页 |
2.2.5 热分析(TGA) | 第23页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3页 |
2.2.7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 第23-24页 |
2.2.8 表面积孔径分布仪(BET) | 第24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7页 |
2.3.1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24页 |
2.3.2 2025 型纽扣电池的组装 | 第24页 |
2.3.3 充放电测试 | 第24-25页 |
2.3.4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可控制备铁基普鲁士蓝及其储钠性能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3.3.1 PB-HX合成示意图 | 第28页 |
3.3.2 PB-HX的FESEM和TEM表征 | 第28-30页 |
3.3.3 PB-HX样品的XRD和FT-IR测试分析 | 第30-34页 |
3.3.4 PB-HX的XPS、TG和BET测试分析 | 第34-36页 |
3.3.5 PB-HX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聚吡咯包覆铁基普鲁士蓝的制备和储钠性能 | 第41-4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3.1 PB-H1@PPy的XRD和FT-IR表征 | 第42-43页 |
4.3.2 PB-H1@PPy的FESEM和TEM表征 | 第43-44页 |
4.3.3 PB-H1@PPy的TG表征 | 第44页 |
4.3.4 PB-H1@PPy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纳米颗粒氧化锌包覆铁基普鲁士蓝的制备和储钠性能 | 第49-59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5.3.1 PB@ZnO的FESEM和TEM表征 | 第50-51页 |
5.3.2 PB@ZnO样品的XRD、FT-IR和XPS测试分析 | 第51-54页 |
5.3.3 PB@ZnO的TG表征 | 第54页 |
5.3.4 PB@ZnO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