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矿开采论文--露天煤矿开采论文

郭家湾煤矿浅埋房柱式采空区露天剥离顶板安全厚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郭家湾煤矿开采技术条件第16-26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16-19页
        2.1.1 交通位置第16-18页
        2.1.2 地形地貌第18页
        2.1.3 气象第18页
        2.1.4 水文第18-19页
        2.1.5 地震第19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9-24页
        2.2.1 矿区构造第19-20页
        2.2.2 矿区地层第20-21页
        2.2.3 煤层第21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1-22页
        2.2.5 岩石力学性质第22-24页
    2.3 采空区概况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第26-33页
    3.1 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第26-28页
        3.1.1 地质因素第26-27页
        3.1.2 开采因素第27页
        3.1.3 外界条件第27-28页
        3.1.4 时间因素第28页
    3.2 采空区顶板破坏模式第28-29页
    3.3 采空区顶板破坏机理分析第29-31页
        3.3.1 张拉破坏第29-30页
        3.3.2 剪切破坏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4 露天剥离顶板安全厚度理论分析研究第33-44页
    4.1 理论分析参数的选取第33页
    4.2 工程经验法第33-36页
        4.2.1 厚跨比法第33-34页
        4.2.2 荷载传递线交汇法第34-36页
    4.3 应力拱理论法第36-39页
        4.3.1 普氏拱估算法第36-37页
        4.3.2 K.B.鲁佩涅依特计算法第37-39页
    4.4 梁、板结构理论法第39-41页
        4.4.1 结构力学梁计算法第39-40页
        4.4.2 平板梁理论计算法第40-41页
    4.5 对比分析第41-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基于FLAC~(3D)的露天剥离顶板安全厚度数值模拟研究第44-63页
    5.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简介第44-45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45-48页
        5.2.1 模型、准则的确定第45-46页
        5.2.2 模型边界条件第46页
        5.2.3 初始模型的确定第46-47页
        5.2.4 力学参数的确定第47-48页
    5.3 数值模型求解第48-60页
        5.3.1 6 m跨度空区顶板安全厚度模拟第48-52页
        5.3.2 8 m跨度空区顶板安全厚度模拟第52-56页
        5.3.3 10 m跨度空区顶板安全厚度模拟第56-60页
    5.4 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智能化综采面安全状态评价研究
下一篇:燕门凹断裂带影响下金堆城露天矿北帮边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