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重点、难点 | 第15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粮食安全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 第17-23页 |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 第17-18页 |
(一)国际对粮食安全的认知 | 第17页 |
(二)国内对粮食安全的认知 | 第17-18页 |
二、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 第18-20页 |
(一)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 | 第18-19页 |
(二)避免粮食生产大滑坡 | 第19页 |
(三)妥善处理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关系 | 第19页 |
(四)协调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 | 第19-20页 |
三、粮食安全的衡量指标 | 第20-23页 |
(一)生产安全指标 | 第20-21页 |
(二)流通安全指标 | 第21-22页 |
(三)消费安全指标 | 第22页 |
(四)进出口安全指标 | 第22页 |
(五)财政保障指标 | 第22页 |
(六)金融保障指标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兰州市粮食安全现状评估分析 | 第23-35页 |
一、兰州市粮食安全总体概况 | 第23-28页 |
(一)粮食产需情况 | 第23-25页 |
(二)粮食流通情况 | 第25-26页 |
(三)粮食仓储情况 | 第26-27页 |
(四)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 | 第27-28页 |
二、兰州市粮食安全现状评估 | 第28-35页 |
(一)生产安全方面 | 第28-30页 |
(二)流通安全方面 | 第30-32页 |
(四)进出口安全方面 | 第32-33页 |
(五)财政保障方面 | 第33页 |
(六)金融保障方面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兰州市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40页 |
一、粮食生产方面先天不足 | 第35页 |
(一)水资源短缺限制粮食增产 | 第35页 |
(二)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严酷加大粮食增长压力 | 第35页 |
(三)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 第35页 |
二、粮食流通方面存在缺陷 | 第35-36页 |
(一)粮食流通市场混乱 | 第35-36页 |
(二)粮食收购市场乱象 | 第36页 |
三、粮食消费方面缺乏动力 | 第36-38页 |
(一)粮食生产水平低下导致供需不平衡 | 第37页 |
(二)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消费需求的矛盾突出 | 第37页 |
(三)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相对薄弱 | 第37-38页 |
(四)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 第38页 |
四、财政保障方面缺乏支持 | 第38-39页 |
(一)对粮食产业扶持不到位 | 第38页 |
(二)缺乏行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 第38-39页 |
五、金融保障方面存在缺口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解决兰州市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 第40-47页 |
一、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第40页 |
(一)突出区位优势发展农业生产 | 第40页 |
(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 第40页 |
(三)强化粮食生产基础设施 | 第40页 |
二、完善有关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 第40-43页 |
(一)加强和完善粮食市场监管 | 第41-42页 |
(二)健全粮食收购职能 | 第42-43页 |
三、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 第43-45页 |
(一)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 第43页 |
(二)优化粮食流通保障体系 | 第43-44页 |
(三)政府发挥基础性作用 | 第44页 |
(四)落实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强化储备粮管理 | 第44-45页 |
四、完善财政保障体制 | 第45-46页 |
(一)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 | 第45页 |
(二)加强行政推动和政策支持 | 第45-46页 |
五、增强金融支持,扩大粮食安全系数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