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概述 | 第9-27页 |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背景和应用前景 | 第9-10页 |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0-14页 |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 第14-16页 |
·酶电极传感器 | 第14-15页 |
·微生物细胞传感器 | 第15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5页 |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 第15-16页 |
·电化学DNA传感器 | 第16页 |
·酶传感器的电极材料和固定方法 | 第16-19页 |
·电极部分 | 第16-17页 |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 第17-18页 |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固定材料 | 第18-19页 |
·离子液体的研究背景和应用前景 | 第19-21页 |
·离子液体的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的种类和性质 | 第21-24页 |
·离子液体种类 | 第21页 |
·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21-24页 |
·熔点 | 第22页 |
·溶解性 | 第22页 |
·酸碱性 | 第22-23页 |
·热稳定性 | 第23页 |
·密度 | 第23页 |
·黏度 | 第23-24页 |
·电化学窗口 | 第24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性质 | 第24-25页 |
·漆酶的性质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 | 第26-27页 |
第2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测试和计算方法及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7-33页 |
·引言 | 第27页 |
·测试方法 | 第27-30页 |
·紫外测试 | 第27-29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9-30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0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溶液浓度的优化 | 第30-31页 |
·电解质PH值的优化 | 第31页 |
·电极面积的优化 | 第31页 |
·扫描速度的优化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离子液体及聚合物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及传感研究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34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35-36页 |
·电化学表征 | 第36-37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 | 第37-38页 |
·扫速对电流的影响 | 第38-40页 |
·对H_2O_2的催化氧化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离子液体及高分子材料固定漆酶的直接电化学及对氧气的还原研究 | 第43-51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44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44-45页 |
·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漆酶在活性炭-壳聚糖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 第45-46页 |
·漆酶在活性炭-二氧化钛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 第46页 |
·漆酶在活性炭-离子液体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 第46-47页 |
·漆酶在-明胶-离子液体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 第47-49页 |
·对氧气的还原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