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肺动脉高压概述 | 第12-19页 |
1.1.1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3页 |
1.1.2 肺动脉高压的特征 | 第13-18页 |
1.1.3 肺血管重构 | 第18-19页 |
1.2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预后与治疗 | 第19-26页 |
1.2.1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 第19-20页 |
1.2.2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 第20-22页 |
1.2.3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 第22-26页 |
1.3 常见肺动脉高压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 第26-28页 |
1.4 STVNa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大鼠主动脉弓缩窄诱发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 | 第30-41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4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2.2.4 相关溶液配制 | 第33-3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2.3.1 Power Lab多功能生理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 | 第34页 |
2.3.2 实验分组 | 第34页 |
2.3.3 主动脉弓缩窄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2.3.4 血流动力学评价 | 第35页 |
2.3.5 组织学评价 | 第35-37页 |
2.3.6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2.4.1 左心室舒张末压与心输出量的变化 | 第38页 |
2.4.2 心率和平均股动脉压的变化 | 第38-39页 |
2.4.3 心电图P波的改变 | 第39页 |
2.4.4 组织学的改变 | 第39页 |
2.5 讨论 | 第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STVNa对主动脉弓缩窄诱发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及支气管的作用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3.2.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4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3.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第42-43页 |
3.3.2 肺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第43页 |
3.3.3 血管重构及支气管增厚分析 | 第43页 |
3.3.4 免疫荧光染色 | 第43-44页 |
3.3.5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3.5.1 肺血管重构 | 第44-47页 |
3.5.2 支气管管壁增厚 | 第47-49页 |
3.5.3 肺泡间质组织Ⅰ型胶原 | 第49页 |
3.6 讨论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STVNa保护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4.3.1 细胞复苏与培养 | 第53-54页 |
4.3.2 实验分组及给药 | 第54页 |
4.3.3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AF-2DA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54页 |
4.3.4 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DCFH-DA 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54页 |
4.3.5 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4.4 结果 | 第55-57页 |
4.4.1 STV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支气管平滑肌细胞NO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STV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支气管平滑肌细胞ROS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STVNa和西地那非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cGMP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6 讨论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页 |
创新之处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