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3页
    1.1 金属-氧簇第15-19页
        1.1.1 金属氧簇化合物的简介第15-17页
        1.1.2 金属氧簇化合物的应用第17-19页
    1.2 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简介第19-29页
        1.2.1 钒氧簇和硼氧簇的结构类型第20-23页
        1.2.2 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结构化学第23-29页
    1.3 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合成方法第29-30页
        1.3.1 水热、溶剂热合成法第29页
        1.3.2 熔盐法第29-30页
        1.3.3 硼酸熔融法第30页
    1.4 多钒硼酸盐簇合物中的弱相互作用第30-32页
        1.4.1 氢键第30-31页
        1.4.2 范德华相互作用第31页
        1.4.3 分子间键的协同作用第31-32页
    1.5 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性能研究第32-36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6页
    1.7 参考文献第36-43页
第二章 富锂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第43-63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实验过程第44-47页
        2.2.1 合成试剂第44页
        2.2.2 实验仪器及技术指标第44-45页
        2.2.3 Li_(10)[V_(12)B_(18)O_(60)H_6]·28H_2O的制备第45页
        2.2.4 单晶结构测试第45-46页
        2.2.5 离子电导测试第46-47页
        2.2.6 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7-58页
        2.3.1 合成讨论第47-48页
        2.3.2 晶体的表征第48-51页
            2.3.2.1 变温XRD分析第48页
            2.3.2.2 热重分析第48-49页
            2.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2.3.2.4 电子顺磁共振(EPR)图谱分析第50页
            2.3.2.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50-51页
            2.3.2.6 XPS分析第51页
        2.3.3 晶体结构讨论第51-53页
        2.3.4 离子电导第53-54页
        2.3.5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第54-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2.5 参考文献第59-63页
第三章 高质子传导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第63-93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实验过程第64-68页
        3.2.1 合成试剂第64页
        3.2.2 实验仪器及技术指标第64-65页
        3.2.3 晶体的制备第65页
        3.2.4 单晶结构测试第65-68页
        3.2.5 质子传导第68页
    3.3 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3.3.1 合成讨论第68-69页
        3.3.2 晶体的表征第69-73页
            3.3.2.1 变温XRD分析第69-70页
            3.3.2.2 热重分析第70页
            3.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70-71页
            3.3.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71-72页
            3.3.2.5 电子顺磁共振(EPR)图谱分析第72-73页
            3.3.2.6 XPS分析第73页
        3.3.3 晶体结构讨论第73-77页
        3.3.4 质子传导性质的研究第77-79页
    3.4 化合物4和化合物5的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3.4.1 合成讨论第79-80页
        3.4.2 晶体的表征第80-84页
            3.4.2.1 变温XRD分析第80-81页
            3.4.2.2 热重分析第81页
            3.4.2.3 红外光谱分析第81-82页
            3.4.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82-83页
            3.4.2.5 电子顺磁共振(EPR)图谱分析第83页
            3.4.2.6 XPS分析第83-84页
        3.4.3 晶体结构讨论第84-86页
        3.4.4 质子传导性质的研究第86-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页
    3.6 参考文献第89-93页
第四章 新型三维开放骨架多钒硼酸盐的合成及其在催化方面的性质研究第93-115页
    4.1 引言第93-94页
    4.2 实验过程第94-96页
        4.2.1 合成试剂第94页
        4.2.2 仪器设备第94-95页
        4.2.3 晶体的制备第95页
        4.2.4 单晶结构测试第95-9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6-111页
        4.3.1 合成讨论第96-97页
        4.3.2 晶体的表征第97-101页
            4.3.2.1 变温XRD分析第97-98页
            4.3.2.2 热重分析第98-99页
            4.3.2.3 红外光谱分析第99页
            4.3.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99-100页
            4.3.2.5 XPS分析第100页
            4.3.2.6 变温磁化率分析第100-101页
        4.3.3 晶体结构讨论第101-103页
        4.3.4 化合物6催化α-苯乙醇的氧化反应第103-109页
            4.3.4.1 实验过程第103页
            4.3.4.2 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第103-107页
            4.3.4.3 α-苯乙醇转化率和苯乙酮产率的计算第107页
            4.3.4.4 催化结果分析第107-109页
            4.3.4.5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第109页
        4.3.5 光催化性质的研究第109-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4.5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第五章 具有新颖B/V比的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15-125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实验过程第115-116页
        5.2.1 合成试剂第115-116页
        5.2.2 [Co(en)_3]_4[V_(11)B_(24)O_(69)H_5]·H_3O·7H_2O的制备第116页
        5.2.3 单晶结构测试第116页
    5.3 化合物7的结果与讨论第116-122页
        5.3.1 合成讨论第116-118页
        5.3.2 晶体的表征第118-120页
            5.3.2.1 XRD分析第118页
            5.3.2.2 热重分析第118-119页
            5.3.2.3 XPS分析第119页
            5.3.2.4 红外光谱分析第119-120页
        5.3.3 晶体结构讨论第120-122页
    5.4 本章小结第122页
    5.5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9页
附录第129-153页
作者简介与学术成果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态共价键构筑功能性水凝胶
下一篇:芳香多羧酸构筑的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