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理论基础、技术指标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3.4 研究的技术指标 | 第20-2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发展状况分析 | 第22-31页 |
2.1 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地震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分析 | 第22-23页 |
2.1.1 综合性农房保险的地震风险责任扩责 | 第22页 |
2.1.2 云南省大理州农房地震震级触发型指数保险试点 | 第22-23页 |
2.1.3 政策性农房保险的模式类型 | 第23页 |
2.2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2.2.1 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的逐渐落实 | 第23-24页 |
2.2.2 四川省的试点工作 | 第24-25页 |
2.2.3 河北省张家口、唐山市的试点工作 | 第25-27页 |
2.3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7-31页 |
2.3.1 农房保险地震巨灾风险保障机制与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比较 | 第27-28页 |
2.3.2 农房保险、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双轨制”并存形式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之风险与问题分析 | 第31-39页 |
3.1 偿付能力“击穿”风险分析 | 第31-34页 |
3.1.1 前端地震巨灾风险的极大规模集聚 | 第31-32页 |
3.1.2 后端灾害偿付能力不足的局限 | 第32-34页 |
3.2 房贷违约系统性信用风险分析 | 第34-37页 |
3.2.1 四川省“5.12”汶川特大地震爆发后的按揭房贷大规模违约困境 | 第34-35页 |
3.2.2 投保人、银行、政府的房贷违约信用风险三方博弈分析 | 第35-37页 |
3.3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构建问题分析 | 第37-39页 |
3.3.1 农房保险地震巨灾风险保障机制与农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对接 | 第37-38页 |
3.3.2 城市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地震保险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39-47页 |
4.1 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地震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 第39-45页 |
4.1.1 SWISS RE下的瑞士强制性地震保险制度 | 第39页 |
4.1.2 EQC下的新西兰家财险强制地震保险制度 | 第39-40页 |
4.1.3 JER下的日本政策性住宅地震保险制度 | 第40-41页 |
4.1.4 FONDEN下的墨西哥地震保险运行制度 | 第41-42页 |
4.1.5 CEA下的美国加州强制供给地震保险制度 | 第42-43页 |
4.1.6 TCIP下的土耳其国际组织合作式地震保险制度 | 第43-44页 |
4.1.7 TREIF下的我国台湾省强制供给、半强制投保地震保险制度 | 第44-45页 |
4.2 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地震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4.2.1 具有适当的法定强制性 | 第45页 |
4.2.2 实行损失横纵分层赔付 | 第45页 |
4.2.3 巨灾风险费率厘定实行差异化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47-65页 |
5.1 实行损失横向细化赔付方式 | 第47-48页 |
5.1.1 建立多层次的共保体结构 | 第47页 |
5.1.2 设置更高的免赔额 | 第47-48页 |
5.1.3 实施超额赔款再保险分保 | 第48页 |
5.2 增加纵向损失赔付分层层次 | 第48-52页 |
5.2.1 从住房维修基金提取部分资金设立地震巨灾基金 | 第48-49页 |
5.2.2 设置或发行地震巨灾彩票,提高其偿付能力 | 第49-51页 |
5.2.3 以政府信用背书,由政策性银行“授信” | 第51页 |
5.2.4 提供政府紧急融资担保 | 第51-52页 |
5.3 进一步优化比例赔付回调机制 | 第52-53页 |
5.4 保费计算加入按揭房贷因子,实行差异化费率厘定 | 第53-55页 |
5.4.1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保费计算构成指标 | 第53-54页 |
5.4.2 费率厘定的精算模型 | 第54-55页 |
5.4.3 差异化保费厘定的按揭房贷因子 | 第55页 |
5.5 强制附加住房购置按揭贷款还贷履约信用风险保险保障 | 第55-58页 |
5.5.1 住宅购置费用构成分解 | 第55-57页 |
5.5.2 强制投保住房按揭还贷履约保证保险 | 第57-58页 |
5.5.3 推出包含地震巨灾风险的个人贷款抵押房屋综合保证保险产品 | 第58页 |
5.6 农村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构建 | 第58-61页 |
5.6.1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精准对接农房保险地震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 第58-61页 |
5.6.2 重点农村扶贫地区、地震巨灾高风险地区由政府统保 | 第61页 |
5.7 城市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构建 | 第61-65页 |
5.7.1 农房保险地震巨灾风险保障机制扩面到城市 | 第61-62页 |
5.7.2 由财政全额出资统保公共共有保障住房、公寓、租赁住房 | 第62-63页 |
5.7.3 地震巨灾高风险城市由财政全额出资,进行重点区域统保 | 第63页 |
5.7.4 个人按揭抵押贷款购置的商品房实行强制投保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