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3.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4.研究创新 | 第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框架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2.媒体框架选择对媒介形象呈现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3.媒体框架选择下广场舞的媒介形象特点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8-24页 |
1.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2.研究问题 | 第20-21页 |
3.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二、我国媒体广场舞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24-40页 |
(一) 《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 第24-29页 |
1.《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信息来源 | 第24-25页 |
2.《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主题 | 第25-26页 |
3.《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 | 第26-27页 |
4.《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话语引用 | 第27-28页 |
5.《人民日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倾向 | 第28-29页 |
(二) 《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 第29-32页 |
1.《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信息来源 | 第29页 |
2.《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主题 | 第29-31页 |
3.《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 | 第31页 |
4.《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话语引用 | 第31-32页 |
5.《中国体育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倾向性 | 第32页 |
(三) 《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内容分析 | 第32-36页 |
1.《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信息来源 | 第32-33页 |
2.《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主题 | 第33-34页 |
3.《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 | 第34-35页 |
4.《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话语引用 | 第35页 |
5.《楚天都市报》广场舞新闻报道倾向 | 第35-36页 |
(四) 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的总体分析 | 第36-40页 |
1.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信息来源 | 第36-37页 |
2.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主题 | 第37页 |
3.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 | 第37-38页 |
4.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参与主体话语引用 | 第38-39页 |
5.我国媒体2013年-2017年广场舞新闻报道倾向性 | 第39-40页 |
三、我国广场舞的媒介形象与框架呈现 | 第40-48页 |
(一) 我国广场舞的媒介形象 | 第40-42页 |
1.广场舞的参与主体是较低社会阶层的民众 | 第40-41页 |
2.广场舞噪音扰民、公共空间占用现象突出 | 第41页 |
3.广场舞的推广和普及是政府政绩的体现 | 第41-42页 |
(二) 不同框架下新闻报道呈现的广场舞形象 | 第42-48页 |
1.政绩框架下的广场舞媒介形象 | 第42-44页 |
2.商业框架下的广场舞媒介形象 | 第44页 |
3.体育文化框架下的广场舞媒介形象 | 第44-45页 |
4.冲突框架下的广场舞媒介形象 | 第45-48页 |
四、结论与反思 | 第48-54页 |
(一) 我国广场舞报道是“工具化”和“策略性”呈现 | 第48-51页 |
1.政府机构的政绩宣传工具 | 第48-49页 |
2.企业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 | 第49页 |
3.官方体育机构进行群众体育文化推广的手段 | 第49-50页 |
4.市场化媒体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工具 | 第50-51页 |
(二) 广场舞参与主体的形象塑造思考 | 第51-54页 |
1.正视广场舞参与群体的健身需求 | 第51页 |
2.多方位地报道参与主体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