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生命本体论探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关于生命本体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2 太极拳文化和哲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概述 | 第17-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2.2.2 逻辑分析法 | 第20页 |
2.2.3 参与观察法 | 第20页 |
2.2.4 实修体悟法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5页 |
3.1 生命即本体 | 第22-23页 |
3.2 “阴阳”哲学所蕴含的生命观 | 第23-29页 |
3.2.1 “阴阳”哲学释义 | 第24-25页 |
3.2.2 “阴阳”哲学中的生命观 | 第25-26页 |
3.2.3 “阴阳”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 第26-29页 |
3.3 太极拳的生命本体诠释 | 第29-33页 |
3.3.1 身体 | 第29-30页 |
3.3.2 良知 | 第30-32页 |
3.3.3 拳术 | 第32-33页 |
3.4 太极拳实践凸显的生命意蕴 | 第33-40页 |
3.4.1 健身养生 | 第34-35页 |
3.4.2 技击御敌 | 第35-37页 |
3.4.3 艺术审美 | 第37-38页 |
3.4.4 修身养性 | 第38-40页 |
3.5 道法自然凸显太极拳的生命智慧 | 第40-45页 |
3.5.1 自然 | 第41-42页 |
3.5.2 无为 | 第42页 |
3.5.3 平衡 | 第42-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