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1 有关FIDIC合同条件的翻译与引进 | 第15-16页 |
1.3.2.2 有关FIDIC合同内容以及特征的解读 | 第16-17页 |
1.3.2.3 我国合同研究历程 | 第17页 |
1.3.2.4 有关新旧版施工合同的对比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际工程合同与我国工程合同发展综述 | 第21-29页 |
2.1 国际工程合同的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2.1.1 国际工程合同的发展 | 第21-22页 |
2.1.2 国际工程合同的现状 | 第22页 |
2.1.3 FIDIC合同条件 | 第22-23页 |
2.2 我国工程合同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2.2.1 我国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产生 | 第23页 |
2.2.2 1999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行 | 第23-24页 |
2.2.3 2013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行 | 第24-25页 |
2.2.4 2017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发行 | 第25页 |
2.3 国际工程合同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2.3.1 合同语言趋于清晰简洁 | 第25页 |
2.3.2 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 | 第25-26页 |
2.3.3 灵活性程度上升 | 第26页 |
2.3.4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 第26页 |
2.3.5 更注重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风险分配方案 | 第26页 |
2.3.6 更注重合同参与方之间的协作关系 | 第26-27页 |
2.4 合同比较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合同主要相关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责权利关系分析 | 第29-37页 |
3.1 施工合同所确定的主要合同关系 | 第29页 |
3.2 业主的义务与权利 | 第29-32页 |
3.2.1 许可、执照或批准 | 第29-30页 |
3.2.2 承担风险 | 第30-31页 |
3.2.3 施工现场、施工条件和基础资料的提供 | 第31-32页 |
3.3 承包商的义务和权利 | 第32-34页 |
3.3.1 履约担保 | 第32-33页 |
3.3.2 质量保证 | 第33页 |
3.3.3 道路通行权和设施 | 第33-34页 |
3.4 工程师的义务与权利 | 第34-37页 |
3.4.1 开工令的效力 | 第34-35页 |
3.4.2 分包决定权 | 第35-36页 |
3.4.3 变更权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 | 第37-51页 |
4.1 进度控制 | 第37-41页 |
4.1.1 开工日期 | 第37页 |
4.1.2 进度计划 | 第37-38页 |
4.1.3 暂时停工和复工 | 第38-40页 |
4.1.4 竣工日期 | 第40-41页 |
4.2 质量控制 | 第41-46页 |
4.2.1 工程质量检验 | 第41-43页 |
4.2.2 材料与永久设备质量 | 第43-44页 |
4.2.3 缺陷责任 | 第44-46页 |
4.3 成本控制 | 第46-51页 |
4.3.1 业主资金的安排 | 第46页 |
4.3.2 测量和估价 | 第46-48页 |
4.3.3 预付款 | 第48-49页 |
4.3.4 工程进度款 | 第49-50页 |
4.3.5 保留金及质量保证金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索赔和争端的解决 | 第51-61页 |
5.1 索赔 | 第51-58页 |
5.1.1 雇主(发包人)索赔条款 | 第51-53页 |
5.1.2 承包商(承包人)索赔条款 | 第53-55页 |
5.1.3 索赔程序 | 第55-56页 |
5.1.4 引发承包商索赔的主要因素 | 第56-58页 |
5.1.4.1 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 | 第56-57页 |
5.1.4.2 现场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索赔 | 第57-58页 |
5.1.4.3 业主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 | 第58页 |
5.2 争端解决方式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研究成果应用 | 第61-69页 |
6.1 案例研究 | 第61-65页 |
6.2 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修改建议 | 第65页 |
6.3 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发展展望 | 第65-66页 |
6.3.1 与施工合同相关的各种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更新换代 | 第66页 |
6.3.2 合同体系已露雏形,新合同体系形成指日可待 | 第66页 |
6.3.3 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逐步融入合同管理过程中 | 第66页 |
6.4 国内承包商出国应用FIDIC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66-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结论 | 第69页 |
7.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