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成年小鼠第四脑室损伤后CD133+神经干细胞激活修复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前言第8-20页
    1.1 神经干细胞简介第8-9页
    1.2 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静息态和激活态的神经干细胞第9-12页
        1.2.1 海马中静息态和激活态的神经干细胞第9-10页
        1.2.2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中静息态和激活态的神经干细胞第10-11页
        1.2.3 嗅球上皮中静息态和激活态的神经干细胞第11页
        1.2.4 第四脑室中静息态和激活态的神经干细胞第11-12页
    1.3 静息态神经干细胞激活的调控第12-14页
        1.3.1 肿瘤基因对NSC激活的调控第12页
        1.3.2 表观遗传修饰对NSC激活的调节第12-13页
        1.3.3 微环境对NSCs激活的影响第13-14页
    1.4 CD133简介第14-15页
        1.4.1 CD133、AC133和Prominin1的来源第14页
        1.4.2 CD133的结构第14-15页
        1.4.3 CD133的功能第15页
    1.5 Cre/loxP重组系统第15-18页
        1.5.1 Cre/loxP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1.5.2 Cre/loxP系统诱导基因重组的方式第16-17页
        1.5.3 Cre/loxP系统的优点第17页
        1.5.4 他莫昔芬诱导Cre/loxP系统基因敲出第17-18页
    1.6 脑损伤第18页
    1.7 本文研究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实验设备与试剂耗材第20-25页
    2.1 实验设备第20-21页
    2.2 试剂耗材第21-22页
    2.3 实验抗体信息第22页
    2.4 引物信息第22-23页
    2.5 实验动物第23-25页
第3章 实验方法第25-35页
    3.1 小鼠基因型鉴定第25-26页
        3.1.1 主要试剂第25页
        3.1.2 PCR鉴定基因型第25-26页
    3.2 CD133-CreERT2:R26R-zSGreen小鼠注射Tamoxifen第26-27页
        3.2.1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26-27页
        3.2.2 配制10mg/mlTamoxifen溶液第27页
        3.2.3 CD133-CreERT2:R26R-zSGreen小鼠注射Tamoxifen第27页
    3.3 小鼠灌注取脑第27-29页
        3.3.1 主要试剂、器械和耗材第27-28页
        3.3.2 小鼠心脏灌注第28页
        3.3.3 小鼠大脑取材第28-29页
    3.4 立体定位损伤第29-30页
        3.4.1 主要试剂、器械和仪器第29页
        3.4.2 配制麻药三溴乙醇第29页
        3.4.3 小鼠第四脑室立体定位第29-30页
        3.4.4 小鼠自体取血注射第30页
    3.5 组织冰冻切片第30-31页
        3.5.1 主要器材第30-31页
        3.5.2 冰冻切片机的使用第31页
    3.6 组织免疫荧光第31-33页
        3.6.1 主要器材和试剂第31-32页
        3.6.2 试剂配制第32页
        3.6.3 组织免疫荧光步骤第32-33页
    3.7 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第33-35页
        3.7.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TCSSP5II)使用说明第33-34页
        3.7.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NikonA1R)使用说明第34-35页
第4章 实验结果第35-56页
    4.1 小鼠基因型鉴定结果第35-36页
        4.1.1 纯合CD133-CreERT2小鼠鉴定结果第35页
        4.1.2 纯合Rosa26-CAG-LSL-zSGreen小鼠鉴定结果第35-36页
    4.2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的细胞类型第36-42页
        4.2.1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CD133+的神经干细胞第36-37页
        4.2.2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星形胶质细胞第37-38页
        4.2.3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CD133+/GFAP+B细胞第38页
        4.2.4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Nestin+的神经干细胞第38-39页
        4.2.5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神经元第39-40页
        4.2.6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存在着少突胶质细胞第40-42页
    4.3 生理状况下第四脑室CD133+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第42-44页
        4.3.1 第四脑室CD133+神经干细胞分布第42-44页
    4.4 示踪小鼠注射Tamoxifen后最佳收获时间的探究第44-46页
        4.4.1 示踪小鼠注射Tamoxifen后不同时间免疫荧光结果第44-45页
        4.4.2 示踪小鼠注射Tamoxifen后不同时间zSGreen统计分析第45-46页
    4.5 第四脑室的损伤修复实验设计第46页
        4.5.1 损伤修复实验设计图第46页
    4.6 第四脑室损伤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4.6.1 第四脑室损伤模型示意图第46-47页
        4.6.2 第四脑室损伤后的细胞变化第47-48页
    4.7 第四脑室中CD133+神经干细胞对损伤的修复第48-56页
        4.7.1 第四脑室损伤后不同时间点CD133的表达第48-50页
        4.7.2 第四脑室损伤后不同时间点GFAP的表达第50-52页
        4.7.3 第四脑室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第52-54页
        4.7.4 第四脑室损伤后血管系统干性细胞的修复第54-56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页
    5.2 讨论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轴突导向因子3A体外通过神经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的研究
下一篇:NIH稀毛小鼠的皮肤转录组分析及其对单增李斯特杆菌的易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