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的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2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性及感染机制 | 第12-13页 |
3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 第13-15页 |
4 鸡白痢鹏伤寒沙门菌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5 鸡白痢/鸡伤寒的防控 | 第16-17页 |
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4页 |
第一章 鸡白痢/鸡伤寒沙门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24-43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1.1 菌株 | 第25页 |
1.2 试剂 | 第25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 方法 | 第26-29页 |
2.1 序列比对 | 第26页 |
2.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页 |
2.3 模板制备 | 第26-27页 |
2.4 PCR扩增 | 第27-28页 |
2.5 特异性试验 | 第28页 |
2.6 敏感性试验 | 第28-29页 |
2.7 鸡场样品的检测 | 第29页 |
3 结果 | 第29-39页 |
3.1 序列比对结果 | 第29-31页 |
3.2 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31-34页 |
3.3 灵敏性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3.4 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 第35-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二章 沙门菌鞭毛蛋白H:g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 第43-66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1.1 生物材料 | 第44页 |
1.2 生物试剂 | 第44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54页 |
2.1 改进液体培养基的配置 | 第45页 |
2.2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提取 | 第45页 |
2.3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SDS-PAGE鉴定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45-46页 |
2.4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浓度的定量测定 | 第46页 |
2.5 动物免疫 | 第46页 |
2.6 细胞融合 | 第46-48页 |
2.6.1 饲养细胞的准备 | 第46-47页 |
2.6.2 脾细胞的准备 | 第47页 |
2.6.3 骨髓瘤细胞SP2/0的准备 | 第47页 |
2.6.4 细胞融合及培养 | 第47-48页 |
2.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48-49页 |
2.7.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8-49页 |
2.7.2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49页 |
2.8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 第49页 |
2.9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9-50页 |
2.10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 第50页 |
2.11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0-53页 |
2.11.1 细胞上清效价及腹水效价的测定 | 第50-51页 |
2.11.2 单抗亚类的鉴定 | 第51页 |
2.11.3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的反应性 | 第51页 |
2.11.4 间接ELISA鉴定单抗特异性 | 第51-52页 |
2.11.5 阻断ELISA鉴定单抗与天然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反应性 | 第52-53页 |
2.12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初步应用 | 第53-54页 |
2.12.1 样品检测 | 第53-54页 |
3 结果 | 第54-62页 |
3.1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54页 |
3.2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54-55页 |
3.3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5页 |
3.4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5-61页 |
3.4.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55-56页 |
3.4.2 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56页 |
3.4.3 单抗亚类、细胞上清以及腹水效价的测定 | 第56-57页 |
3.4.4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结果 | 第57-58页 |
3.4.5 单抗特异性鉴定结果 | 第58-60页 |
3.4.6 单抗与天然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的反应性 | 第60-61页 |
3.5 肠炎沙门菌鞭毛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初步应用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