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框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水污染治理 | 第17页 |
二、跨流域治理 | 第17-18页 |
三、水污染治理政策 | 第18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政府规制理论 | 第18-19页 |
二、政府规制理论与本研究的关联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第一节 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政策与成效 | 第21-23页 |
一、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政策 | 第21-23页 |
二、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成效 | 第23页 |
第二节 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的难点 | 第23-25页 |
一、传统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 第24页 |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严峻的环境问题 | 第24页 |
三、生态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晋江和洛阳江流域环境治理问卷的编制、检验与分析 | 第25-32页 |
一、晋江和洛阳江流域环境治理问卷的编制 | 第25页 |
二、晋江和洛阳江流域环境治理问卷实测与检验 | 第25-28页 |
三、晋江和洛阳江流域环境治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28-32页 |
第二节 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困境 | 第32-34页 |
一、投入力度大成效不理想 | 第32页 |
二、污染源复杂治理较难 | 第32-33页 |
三、跨行政区域合作不到位 | 第33页 |
四、民众的期望值与治理现状不匹配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晋江洛阳江流域污染治理困境的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一、污染源监管不到位 | 第34页 |
二、水质监管不到位 | 第34页 |
三、缺乏跨行政区域的合作机制和补偿机制 | 第34-35页 |
四、环保基础设施薄弱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整治案例分析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治理概述 | 第37-40页 |
一、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概况 | 第37页 |
二、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治理的政策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治理成效和启示 | 第40-43页 |
一、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治理成效 | 第40页 |
二、山东潍坊“两河”流域治理对晋江洛阳江流域治理的启示 | 第40-43页 |
第六章 晋江洛阳江水污染治理的优化建议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加强污染源监管 | 第43-46页 |
一、工业水污染监管 | 第43-44页 |
二、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监管 | 第44-45页 |
三、饮用水监管 | 第45页 |
四、建设污染源智能化动态监管系统 | 第45-46页 |
五、强化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监管权威 | 第46页 |
六、引入公众参与污染源监督 | 第46页 |
第二节 完善流域协作机制 | 第46-47页 |
一、健全跨区域政府间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 | 第46页 |
二、建立流域产业合作机制 | 第46-47页 |
三、健全完善跨部门协同责任机制“河长制” | 第47页 |
第三节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第47-49页 |
一、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二、推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 第48页 |
三、探索环保基础设施运营市场化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第49-50页 |
一、完善上下游补偿机制 | 第49页 |
二、探索小流域补偿机制 | 第49-50页 |
第五节 实施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 第50-51页 |
一、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 第50页 |
二、健全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 第50页 |
三、完善应急监测和处置机制 | 第50-51页 |
第六节 加强水生态修复 | 第51-53页 |
一、推进河道生态修复 | 第51页 |
二、强化河岸生态治理 | 第51页 |
三、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泉州地区水体污染治理问卷调查表 | 第58-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
一、个人简历 | 第62页 |
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