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CD300分子超家族 | 第11-14页 |
1.1.1 CD300分子家族成员 | 第11-12页 |
1.1.2 CD300分子的表达 | 第12页 |
1.1.3 CD300分子的信号传导功能 | 第12-13页 |
1.1.4 CD300分子在疾病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2 CD300a分子 | 第14-17页 |
1.2.1 CD300a分子概述 | 第14页 |
1.2.2 CD300a分子在人类及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 | 第14-15页 |
1.2.3 CD300a分子的信号传导和免疫调节作用 | 第15-17页 |
1.3 CD300a分子在疾病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1.3.1 病毒性感染 | 第17页 |
1.3.2 败血症 | 第17页 |
1.3.3 过敏反应 | 第17-18页 |
1.3.4 癌症 | 第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2 试验一牛CD300a基因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9-32页 |
2.1 材料 | 第19页 |
2.1.1 细胞、菌株及质粒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19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2.2 主要液体的配置 | 第19-20页 |
2.3 方法 | 第20-21页 |
2.3.1 CD300a片段基因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0页 |
2.3.2 总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3.3 RNA的反转录 | 第21页 |
2.4 牛CD300a基因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制备 | 第21-26页 |
2.4.1 常规PCR反应体系和参数 | 第21-22页 |
2.4.2 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2.4.3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2-23页 |
2.4.4 CD300a与pGEM-TEasyVector载体的连接 | 第23-24页 |
2.4.5 克隆质粒的转化 | 第24页 |
2.4.6 菌落的扩增培养 | 第24页 |
2.4.7 重组质粒pGEM-CD300a的小量提取 | 第24-25页 |
2.4.8 pGEM-CD300a的鉴定 | 第25-26页 |
2.4.9 重组质粒DNA拷贝数的计算及稀释 | 第26页 |
2.4.10 牛CD300a基因荧光定量PCR的扩增及标准曲线制备 | 第26页 |
2.4.11 牛CD300a基因荧光定量PCR的灵敏性 | 第26页 |
2.5 结果 | 第26-31页 |
2.5.1 牛CD300a普通PCR结果 | 第26-27页 |
2.5.2 牛CD300a重组质粒鉴定结果 | 第27-28页 |
2.5.3 重组质粒DNA拷贝数的计算 | 第28页 |
2.5.4 牛CD300a基因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29页 |
2.5.5 牛CD300a基因定量PCR溶解曲线 | 第29-30页 |
2.5.6 牛CD300a基因定量PCR灵敏性结果 | 第30-31页 |
2.6 讨论 | 第31-32页 |
3 试验二CD300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2-41页 |
3.1 材料 | 第32页 |
3.1.1 细胞、菌株及质粒 | 第32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3.2 CD300a基因的克隆 | 第32-35页 |
3.2.1 CD300a-900基因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3.2.2 CD300a-900的PCR扩增 | 第32-33页 |
3.2.3 胶回收与纯化 | 第33页 |
3.2.4 CD300a-900与pEASY-Blunt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3页 |
3.2.5 克隆质粒的转化 | 第33-34页 |
3.2.6 阳性克隆菌的筛选与扩增 | 第34页 |
3.2.7 重组质粒pEASY-CD300a-900的DNA的提取 | 第34页 |
3.2.8 pEASY-CD300a-900的鉴定 | 第34-35页 |
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3.4 结果 | 第35-39页 |
3.4.1 CD300a-900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3.4.2 重组质粒pEASY-CD300a-900PCR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3.4.3 CD300a测序结果 | 第37-38页 |
3.4.4 CD300a糖蛋白跨膜结构域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3.5 讨论 | 第39-41页 |
4 试验三牛CD300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50页 |
4.1 材料 | 第41页 |
4.1.1 细胞及试验试剂 | 第41页 |
4.1.2 主要试验试剂 | 第41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4.2 真核表达质粒pEGFP-CD300a的构建 | 第41-43页 |
4.2.1 真和表达载体pEGFP-C1的活化 | 第41-42页 |
4.2.2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42页 |
4.2.3 重组克隆质粒与表达质粒的双酶切 | 第42页 |
4.2.4 酶切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42页 |
4.2.5 目的片段与真核载体的连接 | 第42-43页 |
4.2.6 重组质粒pEGFP-CD300a的转化 | 第43页 |
4.2.7 pEGFP-CD300a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43页 |
4.2.8 pEGFP-CD300a质粒的鉴定 | 第43页 |
4.3 真核载体pEGFP-C1与重组质粒pEGFP-CD300a的转染 | 第43-47页 |
4.3.1 HEK-293T细胞的复苏 | 第43-44页 |
4.3.2 HEK-293T细胞的传代 | 第44页 |
4.3.3 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与pEGFP-CD300a的中量提取 | 第44-46页 |
4.3.4 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与pEGFP-CD300a浓度的测定 | 第46页 |
4.3.5 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 | 第46-47页 |
4.4 结果 | 第47-49页 |
4.4.1 牛CD300a重组质粒pEGFP-CD300aPCR结果与测序分析 | 第47-48页 |
4.4.2 真核表达质粒的浓度与转染细胞的观察 | 第48页 |
4.4.3 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的观察 | 第48-49页 |
4.5 讨论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