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1.1 抗菌肽简介 | 第13-19页 |
1.1.1 抗菌肽的发现 | 第13-14页 |
1.1.2 抗菌肽的分类 | 第14页 |
1.1.3 抗菌肽的多维特性 | 第14页 |
1.1.4 抗菌活性 | 第14-15页 |
1.1.5 抗菌活性的机制 | 第15-16页 |
1.1.6 控制生物膜 | 第16-17页 |
1.1.7 抗肿瘤活性 | 第17页 |
1.1.8 与细胞有丝分裂相关 | 第17页 |
1.1.9 调节先天免疫 | 第17页 |
1.1.10 动物β-防御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7-18页 |
1.1.11 抗菌肽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1.1.12 抗菌肽的应用 | 第19页 |
1.2 SUMO简介 | 第19-21页 |
1.3 ELP简介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2 材料 | 第24-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克隆和表达载体 | 第24页 |
2.3 酶和生化试剂 | 第24页 |
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5-40页 |
3.1 SBD-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5-28页 |
3.1.1 蒙古绵羊十二指肠组织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5页 |
3.1.2 RCR模板的制备 | 第25-26页 |
3.1.3 绵羊SBD-1基因的PCR扩增 | 第26页 |
3.1.4 绵羊SBD-1基因PCR产物的纯化 | 第26-27页 |
3.1.5 绵羊SBD-1基因PCR纯化产物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7页 |
3.1.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3.1.7 重组克隆载体的转化与质粒的提取 | 第27-28页 |
3.1.8 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与测序 | 第28页 |
3.2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SUMO-SBD-1的构建 | 第28-32页 |
3.2.1 SUMO基因片段的制备 | 第29页 |
3.2.2 SUMO基因PCR产物的纯化 | 第29页 |
3.2.3 SUMO基因PCR纯化产物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30页 |
3.2.4 重组克隆载体的转化与质粒的提取 | 第30页 |
3.2.5 SUMO-SBD-1融合基因的扩增 | 第30页 |
3.2.6 重组克隆载体的转化与质粒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7 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与目的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31页 |
3.2.8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转化与质粒提取 | 第31-32页 |
3.2.9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2页 |
3.3 SUMO-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2-33页 |
3.3.1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菌 | 第32页 |
3.3.2 SUMO-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2-33页 |
3.4 SUMO-SBD-1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3-34页 |
3.4.1 蛋白纯化 | 第33-34页 |
3.4.2 SBD-1的纯化 | 第34页 |
3.5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ELP-SBD-1的构建 | 第34-36页 |
3.5.1 目的基因片段的制备 | 第34-35页 |
3.5.2 原核表达载体品pET-22b-ELP-SBD-1的制备 | 第35页 |
3.5.3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双酶切 | 第35页 |
3.5.4 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与目的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35-36页 |
3.5.5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转化与质粒提取 | 第36页 |
3.6 ELP-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6-37页 |
3.6.1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菌 | 第36页 |
3.6.2 ELP-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6-37页 |
3.7 ELP-SBD-1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7-38页 |
3.8 Westernblot检测SBD-1的特异性 | 第38-39页 |
3.9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 | 第39-4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0-51页 |
4.1 SBD-1基因的克隆 | 第40-41页 |
4.1.1 绵羊十二指肠组织的总RNA | 第40页 |
4.1.2 SBD-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40-41页 |
4.2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SUMO-SBD-1的构建 | 第41-42页 |
4.2.1 阳性重组工程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41页 |
4.2.2 重组SUMO-SBD-1基因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4.3 SUMO-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2-44页 |
4.3.1 优化重组工程菌的诱导 | 第42-43页 |
4.3.2 37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3页 |
4.3.3 25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3-44页 |
4.3.4 18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4页 |
4.4 融合蛋白SUMO-SBD-1的纯化 | 第44-45页 |
4.4.1 蛋白纯化表达蛋白的纯化(亲和层析) | 第44-45页 |
4.4.2 融合表达蛋白用SUMOProtease酶切结果 | 第45页 |
4.5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ELP-SBD-1的构建 | 第45-46页 |
4.6 ELP-SBD-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6-48页 |
4.6.1 优化重组工程菌的诱导 | 第46-47页 |
4.6.2 37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7页 |
4.6.3 25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7-48页 |
4.6.4 18 ℃改变诱导时间 | 第48页 |
4.7 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 第48-49页 |
4.7.1 SUMO-SBD-1Westernblot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4.7.2 ELP-SBD-1Westernblot鉴定结果 | 第49页 |
4.8 抑菌试验 | 第49-51页 |
5 讨论 | 第51-54页 |
5.1 重组SBD-1蛋白的研究意义 | 第51页 |
5.2 标签蛋白的选择和载体构建 | 第51-52页 |
5.2.1 表达质粒pET-22b-SUMO-SBD-1的构建 | 第51-52页 |
5.2.2 表达质粒pET-22b-ELP-SBD-1的构建 | 第52页 |
5.3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52页 |
5.4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52-53页 |
5.5 目的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