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2 立题依据 | 第7-8页 | 
| 1.3 本文研究框架 | 第8-11页 |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10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 1.3.4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5页 | 
| 2.1 若干概念的涵义及其理解 | 第11-16页 | 
| 2.1.1 项目有关概念 | 第11-12页 | 
| 2.1.2 项目管理 | 第12-13页 | 
| 2.1.3 农业项目管理 | 第13-16页 |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2.2.1 农业项目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2.2.2 农业项目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2.3 农业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18-25页 | 
| 2.3.1 一般农业项目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 2.3.2 我国农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9-22页 | 
| 2.3.3 农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 3 案例分析研究—世行贷款浙江省红壤开发项目管理实践 | 第25-49页 | 
| 3.1 红壤项目概况 | 第25-27页 | 
| 3.1.1 浙江省引进世行贷款项目背景 | 第25页 | 
| 3.1.2 世行贷款浙江省红壤开发项目概况 | 第25-27页 | 
| 3.2 红壤项目的管理模式 | 第27-35页 | 
| 3.2.1 红壤项目管理程序 | 第27-30页 | 
| 3.2.2 红壤项目的管理 | 第30-35页 | 
| 3.3 红壤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 第35-41页 | 
| 3.3.1 红壤项目管理理念 | 第36-37页 | 
| 3.3.2 项目全方位实施 | 第37-41页 | 
| 3.4 红壤项目的效益 | 第41-46页 | 
| 3.4.1 经济效益 | 第41-43页 | 
| 3.4.2 社会效益 | 第43-46页 | 
| 3.4.3 生态效益 | 第46页 | 
| 3.5 红壤项目管理的经验与比较 | 第46-49页 | 
| 3.5.1 世行红壤项目管理的经验 | 第46-48页 | 
| 3.5.2 红壤项目与一般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48-49页 | 
| 4 浙江省农业项目管理对策 | 第49-59页 | 
| 4.1 红壤项目管理对于农业项目管理的启示 | 第49-51页 | 
| 4.1.1 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农业项目管理 | 第49页 | 
| 4.1.2 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规范有序的项目管理程序 | 第49页 | 
| 4.1.3 要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度 | 第49-50页 | 
| 4.1.4 要注重项目规模和可推广性 | 第50页 | 
| 4.1.5 要推行农业项目监测评价机制 | 第50页 | 
| 4.1.6 要实行项目资金安排与项目实施成效挂钩 | 第50-51页 | 
| 4.2 农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51-55页 | 
| 4.2.1 农业项目管理程序 | 第51页 | 
| 4.2.2 农业项目管理要素 | 第51-55页 | 
| 4.3 农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 4.3.1 提高农业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第56页 | 
| 4.3.2 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 | 第56页 | 
| 4.3.3 创新项目管理方法,拓展项目实施形式 | 第56-57页 | 
| 4.3.4 要全面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 第57页 | 
| 4.3.5 加强对农业项目监督 | 第57-58页 | 
| 4.3.6 建立健全农业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 第58-59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