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概述第10-23页
    1.1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历史沿革第10-13页
        1.1.1 初步探索时期第10-11页
        1.1.2 局部试点时期第11-12页
        1.1.3 全面确立时期第12-13页
        1.1.4 细化完善时期第13页
    1.2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1.2.1 权力制衡理论要求检察权的制约与监督第13-14页
        1.2.2 权力机构的自利性属性要求检察权的制约与监督第14-15页
        1.2.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在我国具有宪政实践基础第15-16页
        1.2.4 我国检察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监督权第16-17页
    1.3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第17-20页
        1.3.1 依法监督原则第17-18页
        1.3.2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第18页
        1.3.3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第18-19页
        1.3.4 诚实信用原则第19页
        1.3.5 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原则第19页
        1.3.6 监督和支持法院依法行使执行权原则第19-20页
    1.4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20-23页
        1.4.1 强大的执行权需要一个外部公权力与之抗衡第20页
        1.4.2 执行法律关系的特点更需要检察监督第20-21页
        1.4.3 弥补法院内部监督不足的现实需要第21页
        1.4.4 弥补执行救济制度的监督不足第21页
        1.4.5 弥补其他外部监督方式的监督不足第21-23页
第2章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第23-28页
    2.1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运行现状第23-25页
        2.1.1 监督案件数量并未明显增长,监督力度仍显不足第23-24页
        2.1.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作为新业务,所投司法成本较高第24页
        2.1.3 各地区监督情况无统一模式,监督程序仍不规范第24-25页
    2.2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第25-28页
        2.2.1 民事执行监督范围不明确,认识存在分歧第25-26页
        2.2.2 监督方式做法不统一,影响监督效力第26-27页
        2.2.3 执行监督缺乏规范的程序保障第27-28页
第3章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建议第28-39页
    3.1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与范围第28-32页
        3.1.1 以监督对象为基础圈定监督范围第28-30页
        3.1.2 明确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第30-32页
    3.2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式的确立第32-35页
        3.2.1 抗诉的适用第32-33页
        3.2.2 检察建议的适用第33-34页
        3.2.3 纠正违法通知书的适用第34-35页
    3.3 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程序的完善第35-39页
        3.3.1 监督管辖的确定第35-36页
        3.3.2 执行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第36-37页
        3.3.3 民事执行监督的保障机制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侦查程序中错案防范对策研究
下一篇: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