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源起及背景 | 第9-10页 |
1.1.1 研究源起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进程、理论与案例分析 | 第16-29页 |
2.1 国内外历史遗产保护进程与理论研究 | 第16-21页 |
2.1.1 从文物遗产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 | 第16-18页 |
2.1.2 近几年与“空间”、“形态”、“类型”有关的理论与文献 | 第18-21页 |
2.2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发展 | 第21-23页 |
2.2.1 历史街区保护方向与弊端 | 第21-22页 |
2.2.2 各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措施 | 第22-23页 |
2.3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3-27页 |
2.3.1 法国圣米歇尔湾遗产的形态特征重塑 | 第23-25页 |
2.3.2 上海田子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 第25-27页 |
2.4 文献阅读与案例分析的启示 | 第27-28页 |
2.5 从空间形态视角研究历史街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福州及朱紫坊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 第29-44页 |
3.1 福州概况及历史街区总体规划格局 | 第29-32页 |
3.1.1 福州城市概况与经济发展方向 | 第29-30页 |
3.1.2 福州历史街区空间格局 | 第30-31页 |
3.1.3 福州历史街区空间特征与保护规划设计 | 第31-32页 |
3.2 朱紫坊历史街区概况与文化特征 | 第32-38页 |
3.2.1 朱紫坊的区位概况 | 第32-34页 |
3.2.2 历史文化特征 | 第34-35页 |
3.2.3 宗祠文化特征与载体 | 第35-38页 |
3.3 街区空间形态的演化阶段与影响因素 | 第38-42页 |
3.3.1 街区空间的演化阶段 | 第38-41页 |
3.3.2 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3.4 朱紫坊街区更新的定位与动力 | 第42-44页 |
3.4.1 朱紫坊历史街区在福州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 第42-43页 |
3.4.2 街区格局与福州总体格局的关系 | 第43页 |
3.4.3 旅游经济背景发展下的改造动力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朱紫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研究 | 第44-102页 |
4.1 总体空间形态特征 | 第44-56页 |
4.1.1 街区肌理特征 | 第44-47页 |
4.1.2“轴”与“架”的格局 | 第47-51页 |
4.1.3 街区区域地块的形态特征 | 第51-56页 |
4.2 街巷空间形态特征 | 第56-67页 |
4.2.1 总体道路系统 | 第56-59页 |
4.2.2 传统街巷功能 | 第59-63页 |
4.2.3 街巷空间尺度 | 第63-67页 |
4.3 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 第67-83页 |
4.3.1 物质遗产、建筑年代以及分布 | 第67-71页 |
4.3.2 历史建筑形态特征 | 第71-82页 |
4.3.3 现当代建筑形态特征 | 第82-83页 |
4.4 环境空间形态特征 | 第83-102页 |
4.4.1 公共空间形态特征 | 第84-88页 |
4.4.2 景观空间形态特征 | 第88-92页 |
4.4.3 节点空间形态特征 | 第92-97页 |
4.4.4 边界界面形态特征 | 第97-102页 |
第五章 朱紫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 | 第102-124页 |
5.1 朱紫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总述 | 第102-104页 |
5.1.1 问题 | 第102-103页 |
5.1.2 目标 | 第103-104页 |
5.2 朱紫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原则与策略 | 第104-106页 |
5.2.1 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原则 | 第104-105页 |
5.2.2 避免一味的“修旧如旧”原则 | 第105-106页 |
5.2.3 坚持“渐进式”的改造原则 | 第106页 |
5.3 朱紫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设计 | 第106-124页 |
5.3.1 总体规划布局——“一带、二核、三节点” | 第106-111页 |
5.3.2 总体形态的保护与更新 | 第111-112页 |
5.3.3 区域与地块的保护与更新 | 第112-114页 |
5.3.4 街巷格局的保护与更新 | 第114-117页 |
5.3.5 建筑与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 第117-12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24-12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24-125页 |
6.2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