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芹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水体富营养化 | 第9-11页 |
1.1.1 水资源概况 | 第9页 |
1.1.2 我国富营养化现状 | 第9-11页 |
1.2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 | 第11-16页 |
1.2.1 物理处理技术 | 第13页 |
1.2.2 化学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2.3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4-16页 |
1.3 生态浮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生态浮床的修复机理 | 第16-17页 |
1.3.2 生态浮床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3.3 生态浮床的实际应用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 第19-22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2 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 第25-31页 |
2.1 浮床植物的选取 | 第25-27页 |
2.1.1 浮床植物研究现状 | 第25页 |
2.1.2 植物的选取 | 第25-26页 |
2.1.3 水芹简介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7-29页 |
2.2.1 不同基质组合 | 第28页 |
2.2.2 不同种植密度组合 | 第28页 |
2.2.3 不同悬挂填料组合 | 第28-29页 |
2.3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2.3.1 检测方法 | 第29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3 水芹浮床中基质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 | 第31-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2 基质种类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33-41页 |
3.2.1 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 第33-36页 |
3.2.2 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3.2.3 水体中酸碱度及溶解氧变化 | 第37-39页 |
3.2.4 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水芹浮床中种植密度对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 种植密度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44-50页 |
4.2.1 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 第44-46页 |
4.2.2 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 | 第46-47页 |
4.2.3 水体中酸碱度及溶解氧变化 | 第47-49页 |
4.2.4 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5 水芹浮床中悬挂填料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 | 第53-6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5.2 填料种类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55-61页 |
5.2.1 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 第55-57页 |
5.2.2 水体中酸碱度及溶解氧变化 | 第57-58页 |
5.2.3 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58-60页 |
5.2.4 填料生物膜的多样性分析 | 第60-61页 |
5.3 悬挂深度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1 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 第62-63页 |
5.3.2 水体中酸碱度及溶解氧变化 | 第63-64页 |
5.3.3 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水芹浮床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因素 | 第67-71页 |
6.1 温度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6.2 曝气对水芹浮床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6.3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69-71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71-75页 |
7.1 结论 | 第71-72页 |
7.2 创新点 | 第72-73页 |
7.3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A. 部分实验仪器与药品图片 | 第83-84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