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8-9页 |
|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 1.2.1 相关理论 | 第9-11页 |
| 1.2.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3 本文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 1.3.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 2.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17-18页 |
| 2.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8-19页 |
| 2.3 样本抽样方法 | 第19-20页 |
| 2.4 类目建构与编码记录 | 第20-22页 |
| 2.4.1 类目建构 | 第20-21页 |
| 2.4.2 编码及信度测验 | 第21-22页 |
| 3 两报雾霾报道的基本传播特征分析 | 第22-47页 |
| 3.1 两报关于雾霾议题报道的新闻数量与时间分布 | 第22-24页 |
| 3.2 报道体裁分析 -两报对雾霾议题关注深度的差异 | 第24-28页 |
| 3.2.1 报道体裁的类目划分 | 第24-25页 |
| 3.2.2 两报雾霾报道新闻体裁分析 | 第25-28页 |
| 3.2.3 分析结论 | 第28页 |
| 3.3 图 /表应用情况分析 -两报诉求方式的差异 | 第28-35页 |
| 3.3.1 图/表应用的类目划分 | 第29-31页 |
| 3.3.2 两报雾霾报道图/表应用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 3.3.3 分析结论 | 第33-35页 |
| 3.4 信息来源分析 -谁是雾霾议题的定义者? | 第35-40页 |
| 3.4.1 信息来源的类目划分 | 第35-36页 |
| 3.4.2 两报雾霾报道信息来源分析 | 第36-39页 |
| 3.4.3 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 3.5 主题分析 -两报雾霾报道关注重点的差异 | 第40-47页 |
| 3.5.1 报道主题的类目划分 | 第40-42页 |
| 3.5.2 两报雾霾报道的报道主题分析 | 第42-45页 |
| 3.5.3 分析结论 | 第45-47页 |
| 4 两报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 第47-57页 |
| 4.1 新闻框架的类目划分 | 第47页 |
| 4.2 《南方都市报》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选择分析 | 第47-50页 |
| 4.3 《自由时报》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选择分析 | 第50-52页 |
| 4.4 两报雾霾报道的新闻框架选择比较 | 第52-56页 |
| 4.4.1 两报关于雾霾议题报道的新闻框架差异 | 第52-54页 |
| 4.4.2 两报新闻框架的共鸣与扩散情况探讨 | 第54-56页 |
| 4.5 分析结论 | 第56-57页 |
| 5 研究总结及原因探讨 | 第57-64页 |
| 5.1 研究总结 | 第57-58页 |
| 5.2 原因分析 | 第58-64页 |
| 5.2.1 两报市场环境不同 | 第59-62页 |
| 5.2.2 两报政治环境差异巨大 | 第62-64页 |
| 6 本文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