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辽、金(916~1234年)论文--辽(契丹)(916~1125年)、西辽(1124~1218年)论文

辽中京兴衰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一、选题缘起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一、辽中京的兴建第11-17页
 (一) 辽中京兴建的原因第11-14页
  1. 契丹族控制奚族的需要第11-13页
  2. 与北宋外交的需要第13-14页
 (二) 中京地区建城的自然优势第14-17页
二、辽中京的繁盛第17-31页
 (一) 辽代中后期政治中心和军事重地第17-19页
  1. 辽代中后期政治中心向中京的转移第17-19页
  2. 军事重地第19页
 (二) 全面发展的经济都会第19-23页
  1. 辽国的交通枢纽第20-21页
  2. 经济的全面发展第21-23页
 (三) 兼容并包的文化之城第23-25页
 (四) 辽中京的城市规模与布局第25-31页
  1. 宫殿、官署第26-27页
  2. 坊、市区第27-28页
  3. 马面、城墙与角楼第28-29页
  4. 佛教建筑第29-31页
三、辽中京的衰落第31-38页
 (一) 辽中京衰落的表现第31-35页
  1. 由盛转衰的金代北京城第31-33页
  2. 继续衰落的元代大宁路第33-34页
  3. 逐渐废弃的明代大宁卫第34-35页
 (二) 辽中京衰落的原因第35-38页
  1、政治地位的变化第36页
  2、自然灾害第36页
  3、战争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漳州府械斗问题探究
下一篇:明末乡绅与地方慈善事业--以浙江嘉善陈龙正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