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黑麦草与石油污染土壤的相互作用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第1章 引言第8-13页
   ·石油污染给土壤和植物带来的危害第8页
   ·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第8-11页
     ·植物修复概述第8-9页
     ·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第9页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第9页
     ·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研究第9-11页
     ·黑麦草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3-18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第13-14页
     ·实验材料第13页
     ·实验设计第13-14页
   ·仪器设备第14页
   ·分析指标和测定方法第14-16页
     ·黑麦草株高和株鲜重的测定第14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的测定第14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饱和烃的分离和测定第14-15页
     ·土壤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15-16页
     ·土壤细菌基因组的扩增第16页
     ·土壤细菌基因组PCR产物的电泳和分析第16页
     ·土壤pH值的测定第16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6-18页
第3章 石油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第18-21页
   ·对株高的影响第18-19页
   ·对株鲜重的影响第19-21页
第4章 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和 pH 值的变化第21-26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总烃的变化第21-22页
   ·石油污染土壤中饱和烃的变化第22-25页
   ·黑麦草种植对石油污染土壤 pH 值的影响第25-26页
第5章 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变化第26-31页
   ·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第29页
   ·细菌相似度系数的变化第29-31页
第6章 结论第31-32页
   ·石油对黑麦草株高和株鲜重的影响第31页
   ·黑麦草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第31页
   ·实验过程中土壤 pH 值的变化第31页
   ·黑麦草种植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长春新立城水库水质分析及富营养化趋势研究
下一篇:萘污染对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