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3.1 城市森林 | 第11页 |
1.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11-12页 |
1.3.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12页 |
1.3.4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12页 |
1.3.5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1.4.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4.2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4.3 CITYgreen模型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 第18-2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地形地貌与土壤 | 第18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2.1.4 人文历史与风景名胜 | 第18-19页 |
2.1.5 植被概况 | 第19页 |
2.2 数据准备 | 第19-22页 |
2.2.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 第19-20页 |
2.2.2 研究区小班矢量数据准备 | 第20-21页 |
2.2.3 小班数据预处理 | 第21-22页 |
第三章 CITYgreen模型介绍 | 第22-27页 |
3.1 CITYgreen模型概况 | 第22页 |
3.2 CITYgreen模型研究尺度 | 第22页 |
3.3 CITYgreen模型的结构 | 第22-23页 |
3.4 CITYgreen模型的功能与原理 | 第23-27页 |
3.4.1 碳存储与碳吸收 | 第23-24页 |
3.4.2 清除大气污染物 | 第24-26页 |
3.4.3 调节暴雨径流 | 第26页 |
3.4.4 减少能源消耗 | 第26-27页 |
第四章 CITYgreen模型处理 | 第27-36页 |
4.1 加载CITYgreen模型 | 第27页 |
4.2 添加专题图层 | 第27-29页 |
4.3 更新树种数据库 | 第29-32页 |
4.4 更新树木层属性 | 第32-34页 |
4.4.1 CITYgreen模型对树木健康状况的分级 | 第33页 |
4.4.2 CITYgreen模型对树高的分级 | 第33-34页 |
4.4.3 CITYgreen模型对树木立地条件的分级 | 第34页 |
4.5 运行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4.6 分析计算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 | 第36-44页 |
5.1 CITYgreen模型结果 | 第36-42页 |
5.1.1 研究区域统计 | 第36-39页 |
5.1.2 生态效益报告 | 第39-42页 |
5.2 基于CITYgreen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 第42-44页 |
5.2.1 清除大气污染物价值 | 第42页 |
5.2.2 碳存储与碳吸收价值 | 第42页 |
5.2.3 调节暴雨径流价值 | 第42-43页 |
5.2.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分析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讨论 | 第45-48页 |
6.2.1 关于CITYgreen模型的讨论 | 第45页 |
6.2.2 关于城市森林建设的讨论 | 第45-47页 |
6.2.3 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