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动态及其综述 | 第17-30页 |
2.1 期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2.2 期权定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 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4 实物期权决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4.1 传统静态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4.2 传统动态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4.3 不确定性决策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5 实物期权定价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6 国内外实物期权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2.6.1 国外实物期权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6.2 国内实物期权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6.3 文献评述 | 第28-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煤矿投资项目的特征及期权特性分析 | 第30-42页 |
3.1 煤矿项目投资概述 | 第30-32页 |
3.2 煤矿项目投资特点 | 第32-34页 |
3.3 煤矿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34-36页 |
3.4 煤矿项目投资的灵活性及其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 | 第36-39页 |
3.4.1 煤矿项目投资的灵活性 | 第36-37页 |
3.4.2 引入实物期权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3.5 煤矿项目的期权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煤矿投资项目期权价值分析 | 第42-60页 |
4.1 二叉树模型 | 第42-45页 |
4.2 煤矿投资项目放弃期权价值分析 | 第45-47页 |
4.3 煤矿投资项目扩展期权价值分析 | 第47-49页 |
4.4 煤矿投资项目收缩期权价值分析 | 第49-51页 |
4.5 煤矿投资项目复合期权价值分析 | 第51-54页 |
4.6 煤矿投资项目选择期权价值分析 | 第54-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非竞争环境下的煤矿投资期权决策问题研究 | 第60-73页 |
5.1 基本原理 | 第60-64页 |
5.2 基于偏微分法的模型构建 | 第64-67页 |
5.2.1 决策模型构建的关键问题 | 第64页 |
5.2.2 基于Ito规则的煤矿投资项目收益分析 | 第64-65页 |
5.2.3 煤矿项目的最佳时机决策模型 | 第65-67页 |
5.3 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临界值的影响分析 | 第67-72页 |
5.3.1 无风险利率的确定 | 第67-68页 |
5.3.2 连续支付红利率的确定 | 第68-69页 |
5.3.3 波动率的确定 | 第69-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竞争环境下的煤矿投资期权决策问题研究 | 第73-86页 |
6.1 期权博弈分析 | 第73-76页 |
6.1.1 博弈论概述 | 第73-76页 |
6.1.2 实物期权与博弈论的结合 | 第76页 |
6.2 煤矿投资项目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76-77页 |
6.3 煤矿投资项目的期权博弈模型构建 | 第77-85页 |
6.3.1 问题的约定 | 第78页 |
6.3.2 问题的分析 | 第78-80页 |
6.3.3 追随者的价值函数与临界值的确定 | 第80-83页 |
6.3.4 领导者的价值函数与临界值的确定 | 第83-84页 |
6.3.5 两个投资者同时投资时的价值函数与临界值的确定 | 第84页 |
6.3.6 煤矿投资期权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84-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7章 实物期权方法在某煤业集团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 第86-91页 |
7.1 煤业集团下属煤矿概况 | 第86-87页 |
7.1.1 煤业集团基本情况 | 第86页 |
7.1.2 下属煤矿简介及数据 | 第86-87页 |
7.2 实证结果及建议 | 第87-90页 |
7.2.1 基于净现值方法的决策分析 | 第87页 |
7.2.2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决策分析 | 第87-89页 |
7.2.3 基于期权博弈方法的决策分析 | 第89-90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91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