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

四轮转向汽车侧向动力学最优控制和内外环联合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9-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1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15-17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7-26页
        1.2.1 四轮转向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2 四轮转向执行机构的发展第22-24页
        1.2.3 车辆状态估计的发展第24-26页
    1.3 四轮转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第26-27页
        1.3.1 四轮转向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3.2 四轮转向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第2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31页
第2章 车辆侧向动力学建模与验证第31-53页
    2.1 车辆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第31-37页
        2.1.1 坐标系的定义第32-33页
        2.1.2 动能第33-35页
        2.1.3 势能和耗散能第35页
        2.1.4 广义力第35页
        2.1.5 特殊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第35-37页
    2.2 八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建立第37-45页
        2.2.1 车辆动力学方程第37-38页
        2.2.2 车辆运动学方程第38-41页
        2.2.3 轮胎模型第41-45页
        2.2.4 车辆质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运动轨迹第45页
    2.3 驾驶员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2.3.1 基于单点预瞄理论的任意路径跟踪驾驶员模型第45-47页
        2.3.2 驾驶员模型的验证第47页
    2.4 整车仿真模型的对比验证第47-52页
        2.4.1 八自由度车辆仿真模型第47-49页
        2.4.2 Carsim车辆模型第49-50页
        2.4.3 仿真分析对比验证第50-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后轮转向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第53-85页
    3.1 转向阻力矩模型的建立第53-59页
        3.1.1 回正力矩第53-55页
        3.1.2 纵向力产生的力矩第55页
        3.1.3 转向摩擦阻力矩第55-57页
        3.1.4 车轮总转向阻力矩第57页
        3.1.5 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仿真与试验验证第57-59页
    3.2 转向执行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9-62页
        3.2.1 电动转向执行器介绍第59-60页
        3.2.2 转向执行器转角的传递关系第60-61页
        3.2.3 转向执行器力的传递关系第61-62页
    3.3 电机驱动系统建模第62-69页
        3.3.1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第62-64页
        3.3.2 无刷直流电机基本方程及传递函数第64-66页
        3.3.3 反电动势系数的获取第66-69页
    3.4 电动转向执行器控制算法设计第69-75页
        3.4.1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第69-71页
        3.4.2 滑模面的参数设计第71-72页
        3.4.3 几种典型的趋近律第72页
        3.4.4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问题第72-74页
        3.4.5 电动转向执行器位置伺服控制滑模控制模型第74-75页
    3.5 后轮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验证第75-83页
        3.5.1 后轮转向系统模型第75-77页
        3.5.2 后轮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验证第77-83页
    3.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策略研究第85-111页
    4.1 轮胎侧偏特性对转向性能影响分析第85-87页
        4.1.1 轮胎侧偏刚度对控制系统设计影响分析第85-87页
        4.1.2 轮胎侧偏刚度的分区和设定第87页
    4.2 四轮转向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7-94页
        4.2.1 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侧向动力学模型介绍第87-89页
        4.2.2 二自由度四轮转向权模型第89-94页
    4.3 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策略设计第94-102页
        4.3.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数学描述第94-96页
        4.3.2 四轮转向车辆理想跟踪目标的解释第96-100页
        4.3.3 基于权函数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策略的设计第100-102页
    4.4 基于权函数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策略性能分析第102-109页
        4.4.1 双移线行驶对比分析(一)第103-105页
        4.4.2 双移线行驶对比分析(二)第105-109页
    4.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5章 四轮转向汽车质心侧向速度估计第111-131页
    5.1 卡尔曼滤波器介绍第111-115页
        5.1.1 经典线性卡尔曼滤波器第112-113页
        5.1.2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第113-115页
    5.2 四轮转向汽车质心侧向速度估计第115-128页
        5.2.1 车辆质心侧向速度估计模型的建立第115-119页
        5.2.2 车辆质心侧向速度估计仿真验证第119-125页
        5.2.3 车辆质心侧向速度联合估计模型的研究第125-128页
    5.3 本章小结第128-131页
第6章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内外环联合控制与试验研究第131-169页
    6.1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平台的提出第131-133页
        6.1.1 基于V模式的四轮转向汽车开发流程第131-132页
        6.1.2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平台介绍第132-133页
    6.2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及试验测试设备介绍第133-149页
        6.2.1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第133-135页
        6.2.2 DEWETRON数据采集仪第135-136页
        6.2.3 六分力传感器测试系统第136-149页
    6.3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平台试验验证第149-160页
        6.3.1 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平台验证方法第149-151页
        6.3.2 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平台试验验证第151-160页
    6.4 基于权函数四轮转向最优控制策略的内外环联合控制仿真研究第160-167页
        6.4.1 仿真模型介绍第160页
        6.4.2 典型工况下的对比分析第160-167页
    6.5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结论第169页
全文总结第169-172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72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1页
附录第181-1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91-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作者简介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关键技术及高压安全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