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碳平衡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碳通量观测及影响碳通量的因素第10-14页
        1.2.2 华北平原碳平衡研究第14-15页
    1.3 存在问题第15页
    1.4 论文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5-18页
第2章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概况与实验设计第18-29页
    2.1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概况第18页
    2.2 位山实验站概况与常规观测第18-20页
    2.3 碳循环观测实验第20-26页
        2.3.1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的碳通量观测第20-24页
        2.3.2 土壤呼吸实验设计第24-26页
        2.3.3 作物生长状况与含碳量观测第26页
    2.4 碳平衡分量的计算第26-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第29-52页
    3.1 土壤呼吸日内变化规律第29-33页
    3.2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第33-42页
    3.3 土壤呼吸与温度随时间滞回关系的解释第42-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典型农田碳平衡综合特征第52-64页
    4.1 基于作物采样的NPP变化特征第52-54页
    4.2 碳平衡分量季节变化过程第54-60页
    4.3 碳平衡分量季节与年总量特征第60-63页
    4.4 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碳通量模拟与典型农田碳平衡控制因素分析第64-85页
    5.1 DNDC模型简介第64-65页
    5.2 模型率定及效果评价第65-70页
    5.3 碳通量长期变化趋势第70-79页
    5.4 碳平衡对耕作方式的敏感性第79-84页
    5.5 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9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85-87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87-88页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和损伤机理
下一篇:组织战略导向下的项目组合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