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0页 |
1.1 手性胺概况 | 第12-15页 |
1.1.1 自然界中的手性胺 | 第12-13页 |
1.1.2 药物中的手性胺 | 第13-14页 |
1.1.3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胺 | 第14-15页 |
1.2 手性胺的化学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2.1 胺的手性拆分法 | 第15页 |
1.2.2 胺的手性源合成法 | 第15-16页 |
1.2.3 手性催化剂催化的胺合成法 | 第16页 |
1.2.4 手性辅基诱导的胺合成法 | 第16-17页 |
1.3 磷酰亚胺的亲核加成反应 | 第17-23页 |
1.3.1 氧磷酰亚胺 | 第18-19页 |
1.3.2 碳磷酰亚胺 | 第19页 |
1.3.3 氮磷酰亚胺 | 第19-23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反式苯亚甲基丙酮与磷酰醛亚胺的Mannich反应 | 第30-47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2.2.2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32-33页 |
2.2.3 底物构型的判断 | 第33页 |
2.2.4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33-34页 |
2.3 结论 | 第34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4-45页 |
2.4.1 磷酰醛亚胺的合成 | 第35页 |
2.4.2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35-43页 |
2.4.3 辅基的切除与β'-氨基α,β-烯酮的手性HPLC测试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烯丙基溴化镁与α,β-不饱和磷酰醛亚胺的格式反应 | 第47-70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3.2.1 α,β-不饱和磷酰醛亚胺的合成 | 第47-49页 |
3.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3.2.3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50页 |
3.2.4 底物构型的判断 | 第50-51页 |
3.2.5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51页 |
3.3 结论 | 第51-52页 |
3.4 实验步骤 | 第52-68页 |
3.4.1 肉桂醛的合成 | 第52页 |
3.4.2 α,β-不饱和磷酰醛亚胺的制备 | 第52-59页 |
3.4.3 烯丙基溴化镁与α,β-不饱和磷酰醛亚胺的格式反应 | 第59-66页 |
3.4.4 辅基的切除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四章 三仲丁基硼氢化锂与α-酯基磷酰酮亚胺的还原反应 | 第70-89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4.2.1 α-酯基磷酰酮亚胺的制备 | 第71-73页 |
4.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3-75页 |
4.2.3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75-76页 |
4.2.4 辅基的切除 | 第76页 |
4.2.5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76-77页 |
4.3 结论 | 第77页 |
4.4 实验步骤 | 第77-86页 |
4.4.1 酮酸酯的制备 | 第77-78页 |
4.4.2 α-酯基磷酰酮亚胺的合成 | 第78页 |
4.4.3 三仲丁基硼氢化锂与α-酯基磷酰酮亚胺的还原反应 | 第78-84页 |
4.4.4 辅基的切除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五章 α,β-二氨基酸酯的一锅法制备 | 第89-102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89-93页 |
5.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89-91页 |
5.2.2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91-92页 |
5.2.3 底物的构型判断 | 第92-93页 |
5.2.4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93页 |
5.3 结论 | 第93页 |
5.4 实验步骤 | 第93-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总结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附录:试剂药品信息 | 第104-107页 |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工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