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论文

秦岭地区橄榄秦岭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前言第9-15页
   ·谱系生物地理学概述第9-11页
     ·谱系生物地理学的概念第9页
     ·谱系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谱系地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第10-11页
   ·中国第四季冰期研究现状第11-12页
   ·秦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生物地理研究第12-13页
   ·橄榄秦岭蝗概述第13-14页
     ·橄榄秦岭蝗分类学地位第13页
     ·橄榄秦岭蝗分类特征第13-1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第2章 橄榄秦岭蝗地理种群数值分类学研究第15-23页
   ·数值分类学概述第15页
   ·材料和方法第15-17页
     ·标本信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聚类分析第17页
   ·聚类结果第17-20页
     ·雌性橄榄秦岭蝗基于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第17-18页
     ·雄性橄榄秦岭蝗基于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第18-19页
     ·雄性橄榄秦岭蝗基于肛上板特征的聚类结果第19页
     ·雄性橄榄秦岭蝗基于外部形态和肛上板特征的聚类结果第19-20页
   ·讨论第20-23页
第3章 橄榄秦岭蝗地理种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第23-70页
   ·分子系统学概述第23-26页
     ·线粒体基因组简介第23-24页
     ·核基因简介第24-26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总DNA提取第27-28页
     ·总DNA样品检测第28-29页
     ·PCR扩增第29-30页
     ·纯化与测序第30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30-31页
     ·序列编辑第30页
     ·序列比对第30页
     ·序列组成分析第30-31页
     ·系统发育分析第31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1-56页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结果第31页
     ·PCR扩增结果第31-32页
     ·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组成分析第32-42页
     ·ITS核基因序列组成分析第42-45页
     ·ITS核基因&COII基因序列组成分析第45-56页
   ·橄榄秦岭蝗系统发育分析第56-65页
     ·邻接法建树(NJ树)第56-59页
     ·简约法建树(MP树)第59-63页
     ·极似然法法建树(ML树)第63-65页
   ·讨论第65-70页
     ·目的基因的获得第65-66页
     ·橄榄秦岭蝗COII基因和ITS基因序列的进化特征分析第66-68页
     ·橄榄秦岭蝗的系统发育分析第68-70页
第4章 橄榄秦岭蝗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第70-81页
   ·AFLP技术概述第70-72页
     ·AFLP的原理及步骤第70-71页
     ·AFLP技术的优缺点第71页
     ·AFLP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第71-7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实验仪器、试剂第72-73页
     ·部分溶液配制第73页
     ·接头及引物处理第73-74页
     ·酶切及连接第74页
     ·预扩增反应第74页
     ·选择性扩增反应第74-75页
     ·产物的凝胶分离第75-76页
     ·银染检测第76页
   ·结果分析第76-78页
     ·酶切连接结果第76页
     ·预扩增结果第76页
     ·选择性扩增结果第76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结果第76-78页
   ·讨论第78-81页
     ·增加RNA酶消化步骤、延长抽提时间提高DNA质量第78页
     ·EcoR Ⅰ和Mse Ⅰ对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第78-79页
     ·引物选择及接头的过夜连接第79页
     ·两步法AFLP扩增第79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第79-80页
     ·55℃NaOH显色液银染显色第80-81页
第5章 总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RNA干扰抑制MCF-7细胞中CTCF基因的表达
下一篇:助亲和被助亲者同胞照顾经历对棕色田鼠成年后情绪和社会性的影响以及对其机制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