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1.1.1 资源配置与供应链管理 | 第9-10页 |
1.1.2 资金流协调与供应链金融 | 第10-11页 |
1.1.3 保兑仓融资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供应链契约协调 | 第12-13页 |
1.3.2 供应链金融 | 第13-15页 |
1.3.3 资金约束下的供应链协调 | 第15页 |
1.3.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评价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贡献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贡献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20页 |
2.1.1 交易成本的涵义 | 第19页 |
2.1.2 交易成本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1.3 交易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第20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1 委托代理机制的涵义 | 第20-21页 |
2.2.2 委托代理机制与供应链管理 | 第21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的涵义 | 第21页 |
2.3.2 信息不对称与供应链管理 | 第21-22页 |
2.4 供应链契约协调 | 第22-24页 |
2.4.1 供应链契约协调的涵义 | 第22页 |
2.4.2 供应链契约的构成要素 | 第22-24页 |
2.5 供应链金融理论 | 第24-28页 |
2.5.1 供应链金融的涵义 | 第24页 |
2.5.2 供应链金融的类型 | 第24-28页 |
2.6 经济博弈论理论 | 第28-29页 |
2.6.1 斯坦科尔伯格博弈 | 第28-29页 |
2.6.2 逆推归纳法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现有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30-37页 |
3.1 保兑仓融资模式的核心逻辑 | 第30-31页 |
3.2 传统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31-32页 |
3.3 三类改进的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32-35页 |
3.3.1 实行利息补偿的保兑仓模式 | 第32-33页 |
3.3.2 实行扣留保证金的保兑仓模式 | 第33-34页 |
3.3.3 实行回购补偿的保兑仓模式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保兑仓融资模式的供应链协调性分析 | 第37-51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37页 |
4.2 模型符号及模型假定 | 第37-38页 |
4.2.1 模型符号 | 第37-38页 |
4.2.2 模型假定 | 第38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38-50页 |
4.3.1 集中决策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和销售努力 | 第39-40页 |
4.3.2 传统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分散决策供应链协调 | 第40-41页 |
4.3.3 现有改进保兑仓模式下的分散决策供应链协调 | 第41-47页 |
4.3.4 实行双向补偿的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分散决策供应链协调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1-57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51页 |
5.2 求解结果 | 第51-56页 |
5.2.1 不考虑零售商保留利润的情况 | 第51-52页 |
5.2.2 考虑零售商保留利润的情况 | 第52-54页 |
5.2.3 利息补偿模式的部分协调性分析 | 第54-55页 |
5.2.4 扣留保证金和回购补偿模式的部分协调性分析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58页 |
6.1.1 研究内容 | 第57页 |
6.1.2 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6.1.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