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现状 | 第9-11页 |
1.2.2 盾构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施工技术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创新点 | 第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盾构下穿高铁道岔涵洞施工方案及施工要点分析 | 第16-41页 |
2.1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分析 | 第16-23页 |
2.1.1 工程范围及地理位置 | 第16-19页 |
2.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2.1.3 尚北区间工程施工的重难点 | 第22-23页 |
2.2 全断面砂层盾构下穿高铁涵洞系统改造 | 第23-28页 |
2.2.1 穿越全断面砂层盾构盾头主要系统改进 | 第23-25页 |
2.2.2 穿越全断面砂层盾构机耐磨系统的改进 | 第25-27页 |
2.2.3 穿越全断面砂层盾构铰接密封结构的改造 | 第27-28页 |
2.3 土压平衡盾构下穿高铁道岔涵洞施工技术 | 第28-39页 |
2.3.1 盾构下穿客专涵洞施工方案 | 第28-32页 |
2.3.2 穿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 | 第32-35页 |
2.3.3 下穿道岔涵洞掘进施工控制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盾构下穿高铁道岔施工动态数值模拟研究 | 第41-55页 |
3.1 盾构下穿客运专线数值模拟的实现 | 第41-45页 |
3.1.1 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施工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实现 | 第41页 |
3.1.2 开挖面支护力特性及支护力形式的确定 | 第41-42页 |
3.1.3 模型的计算假定及初始应力计算 | 第42-43页 |
3.1.4 盾构下穿客运专线数值模型及参数 | 第43-45页 |
3.2 盾构下穿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 | 第45-46页 |
3.2.1 初始地应力状态 | 第45-46页 |
3.2.2 加固效果的模拟 | 第46页 |
3.3 盾构下穿道岔施工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3.3.1 地表沉降预测 | 第46-48页 |
3.3.2 管片受力影响 | 第48-50页 |
3.4 不同施工阶段道岔涵洞模型的变形分析 | 第50-54页 |
3.4.1 地表沉降分析 | 第51-53页 |
3.4.2 水平位移分析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盾构下穿高铁道岔涵洞智能监测及分析 | 第55-70页 |
4.1 下穿高铁道岔沉降监测方案 | 第55-61页 |
4.1.1 自动化监测 | 第55-57页 |
4.1.2 监测方法 | 第57-60页 |
4.1.3 轨道及道岔监测 | 第60-61页 |
4.1.4 涵洞监测 | 第61页 |
4.2 沉降监测频率、布置点、控制值 | 第61-63页 |
4.2.1 监测项目及方式 | 第61-62页 |
4.2.2 监测频率 | 第62页 |
4.2.3 监测项目控制值 | 第62页 |
4.2.4 监测点的布置和初始值采集 | 第62-63页 |
4.3 下穿施工监测数据及分析 | 第63-69页 |
4.3.1 西宝高铁涵洞结构沉降分析 | 第63-65页 |
4.3.2 西宝高铁涵洞轨道沉降分析 | 第65-66页 |
4.3.3 西宝高铁涵洞轨道横向高差分析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