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桥梁体外预应力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 第13-14页 |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 第13-14页 |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 第14页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14-15页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特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设计加固的基本原理、系统构造及耐久性 | 第16-28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优、缺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现有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 第17-18页 |
·体外预应力预备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 第18-19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 第19页 |
·体外预应力系统构造 | 第19-22页 |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系统的组成 | 第19页 |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锚固系统 | 第19-20页 |
·体外预应力筋的减震系统 | 第20-21页 |
·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装置 | 第21-22页 |
·影响体外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的因素 | 第22-23页 |
·混凝土的材料的劣化 | 第22-23页 |
·体外预应力筋的腐蚀 | 第23页 |
·提高体外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的措施 | 第23-25页 |
·提高体外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的建议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总体结构设计 | 第28-70页 |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设计资料 | 第28-29页 |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8页 |
·主要材料指标 | 第28页 |
·主要材料性能参数 | 第28-29页 |
·主要结构尺寸 | 第29页 |
·设计依据 | 第29页 |
·空心板桥理论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 第29-42页 |
·恒载作用内力计算 | 第29-30页 |
·可变作用内力计算 | 第30-33页 |
·作用效应组合 | 第33-34页 |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及布置 | 第34-35页 |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 第35-36页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36-37页 |
·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37-39页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 第39-40页 |
·变形计算 | 第40-41页 |
·持久状态应力验算 | 第41页 |
·短暂状态应力验算 | 第41-42页 |
·设计荷载增加后空心板桥计算 | 第42-45页 |
·可变作用内力计算 | 第43页 |
·作用效应组合 | 第43-44页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44-45页 |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45-46页 |
·2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建模设计依据 | 第46页 |
·2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计算模型 | 第46-49页 |
·结构计算离散 | 第47页 |
·相关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7页 |
·永久荷载取值 | 第47-48页 |
·可变荷载取值 | 第48页 |
·主要材料技术参数 | 第48-49页 |
·荷载组合 | 第49页 |
·加固前上部结构计算 | 第49-57页 |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49-51页 |
·持久状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验算 | 第51-54页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梁跨中挠度计算 | 第54页 |
·上部结构主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54-56页 |
·上部短暂状况应力计算 | 第56-57页 |
·加固后上部结构计算 | 第57-64页 |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57-59页 |
·持久状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验算 | 第59-62页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梁跨中挠度计算 | 第62页 |
·上部结构主梁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62-63页 |
·上部箱梁短暂状况应力计算 | 第63-64页 |
·加固前、后计算结果 | 第64-67页 |
·加固效果评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