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水回用的技术与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 第10-11页 |
·城市水资源污染现状 | 第11-14页 |
·对水资源重视程度 | 第14-15页 |
·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 第15-17页 |
·修建引水工程 | 第15页 |
·开采地下水 | 第15页 |
·海水淡化 | 第15-16页 |
·科学利用降水资源 | 第16页 |
·城市污水的资源化(中水回用) | 第16页 |
·各方法的比较 | 第16-17页 |
·中水及中水回用 | 第17-18页 |
·中水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中水的概念 | 第17-18页 |
·研究中水回用的意义 | 第18-19页 |
·国内外中水回用的发展概况及进展 | 第19-23页 |
·国外中水回用现状及进展 | 第19-21页 |
·国内中水回用现状及进展 | 第21-23页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水回用技术及相关理论 | 第24-39页 |
·中水水源的水质和水量 | 第24-26页 |
·中水水源 | 第24页 |
·中水水量 | 第24-25页 |
·回用水质要求 | 第25-26页 |
·中水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 第26-29页 |
·物理处理技术 | 第26-27页 |
·化学处理技术 | 第27页 |
·物化处理技术 | 第27页 |
·生物处理技术 | 第27-28页 |
·膜生物反应器(MBR) | 第28-29页 |
·中水处理工艺 | 第29-31页 |
·中水回用方式 | 第31-34页 |
·城市中水回用方式 | 第31-32页 |
·建筑中水回用方式 | 第32-34页 |
·中水回用供应方式 | 第34-35页 |
·直接供水方式 | 第34-35页 |
·单设屋顶水箱供水方式 | 第35页 |
·采用泵和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 | 第35页 |
·分区供水方式 | 第35页 |
·中水回用水源的集流 | 第35-37页 |
·集流方式 | 第35-37页 |
·集流管网 | 第37页 |
·中水的用途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条件 | 第39-43页 |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 第39页 |
·城市住宅小区的快速发展 | 第39-40页 |
·小区物业管理的快速兴起和发展 | 第40-41页 |
·绿色住宅小区的不断兴起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西安市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及成本分析 | 第43-48页 |
·西安市概况 | 第43页 |
·西安市水资源概况 | 第43-45页 |
·水资源总量 | 第43-44页 |
·水资源特性 | 第44页 |
·水资源污染状况 | 第44-45页 |
·西安市污水厂建设概况 | 第45页 |
·中水回用的成本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中水成本的计算 | 第45-46页 |
·影响中水成本的主要因素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西安市中水回用实例调查与分析 | 第48-66页 |
·世家星城住宅小区污水回用工程 | 第48-52页 |
·现有用水量的计算 | 第48-49页 |
·废水排水量的计算 | 第49页 |
·中水回用水源计算 | 第49-50页 |
·系统评价及经济分析 | 第50-51页 |
·西安市全年可节约水费的计算 | 第51-52页 |
·高校中水回用工程 | 第52-56页 |
·水质 | 第52-53页 |
·水量 | 第53页 |
·采用的处理工艺及流程 | 第53-54页 |
·投资概算 | 第54页 |
·运行成本分析 | 第54-55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5-56页 |
·西安市高校全年可节约水费 | 第56页 |
·西安市的绿化工程 | 第56-57页 |
·中水回用的效益分析 | 第57-60页 |
·社会效益 | 第57页 |
·环境效益 | 第57-58页 |
·综合效益 | 第58-60页 |
·西安市中水回用现状 | 第60-61页 |
·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 第61-64页 |
·公众认识方面 | 第61-62页 |
·工程建设方面 | 第62页 |
·自来水价格偏低 | 第62-63页 |
·设备运行方面 | 第63页 |
·使用方面 | 第63页 |
·制度监管方面 | 第63-64页 |
·商业化运作方面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1 结论 | 第66-67页 |
2 建议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