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视阈下政府形象维护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页 |
1.2.2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的思路 | 第11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形象维护的内在机理 | 第13-23页 |
2.1 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2.1.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和特征 | 第13-15页 |
2.1.3 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 | 第15页 |
2.2 政府形象维护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2.1 政府形象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2 政府形象的特征与分类 | 第17-18页 |
2.2.3 政府形象的组成要素 | 第18-19页 |
2.3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形象维护的辩证关系 | 第19-23页 |
2.3.1 突发公共事件对政府形象维护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政府形象建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作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维护现状 | 第23-29页 |
3.1 我国政府形象维护的历史成就 | 第23-24页 |
3.1.1 行政作风得到有效改善 | 第23-24页 |
3.1.2 行政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第24页 |
3.1.3 决策体系得到有效完善 | 第24页 |
3.2 我国政府形象维护的不足之处 | 第24-26页 |
3.2.1 部分公务员缺乏服务意识 | 第25页 |
3.2.2 政府危机公关的经验相对不足 | 第25-26页 |
3.2.3 政府的有效“弹性”有待提高 | 第26页 |
3.3 我国政府形象维护中的问题探因 | 第26-29页 |
3.3.1 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 | 第26-27页 |
3.3.2 传统“官本位”思想侵蚀 | 第27-28页 |
3.3.3 政府形象相关理论的缺乏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我国政府形象的建设路径 | 第29-39页 |
4.1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的建设目标 | 第29-31页 |
4.1.1 民主型政府 | 第29页 |
4.1.2 创新型政府 | 第29-30页 |
4.1.3 高效型政府 | 第30页 |
4.1.4 廉洁型政府 | 第30页 |
4.1.5 法制型政府 | 第30-31页 |
4.2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的建设原则 | 第31-32页 |
4.2.1 实事求是原则 | 第31页 |
4.2.2 稳步推进原则 | 第31-32页 |
4.2.3 利益一致性原则 | 第32页 |
4.3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的建设策略 | 第32-39页 |
4.3.1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系统 | 第32-33页 |
4.3.2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 第33-35页 |
4.3.3 提高社会动员的有效性 | 第35-37页 |
4.3.4 提升政府官员的综合能力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