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4 研究创新与论文框架 | 第21-24页 |
1.4.1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29页 |
2.1 竞争论的“五力模型”与其它竞争优势理论 | 第24-26页 |
2.2 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与杜邦模型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样本选择、财务指标设计及数据选取 | 第29-43页 |
3.1 传媒产业界定与分类 | 第29-31页 |
3.1.1 传媒产业界定与演变 | 第29-30页 |
3.1.2 传媒产业分类 | 第30-31页 |
3.2 传媒上市公司样本选择 | 第31-40页 |
3.2.1 传媒上市公司样本选择标准 | 第31-34页 |
3.2.2 传媒上市公司样本与分类 | 第34-40页 |
3.3 财务指标设计及数据选取 | 第40-43页 |
3.3.1 财务指标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3.3.2 财务指标与数据计算公式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财务指标纵向视角下的传媒上市公司竞争力差异 | 第43-72页 |
4.1 70家传媒上市公司及分类的财务数据纵向列表 | 第43-45页 |
4.2 财务数据纵向比较展示出的现象 | 第45-67页 |
4.2.1 图书出版稳步发展,报刊杂志全面衰落 | 第45-63页 |
4.2.2 户外平面媒体异军突起,增长迅速 | 第63-64页 |
4.2.3 广播影视初步实现制播分离,影视内容制作突飞猛进 | 第64-65页 |
4.2.4 互联网公司2000年之后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强势媒体 | 第65-66页 |
4.2.5 广告营销类公司通过横向并购快速增长 | 第66-67页 |
4.3 用“五力模型”分析传媒上市公司竞争力差异 | 第67-72页 |
4.3.1 新进入者与替代产品服务是传媒业此兴彼衰主要原因 | 第67-69页 |
4.3.2 新进入者通过技术变革规避政策限制进入传媒领域 | 第69-72页 |
第五章 财务指标横向视角下的传媒上市公司竞争力差异 | 第72-100页 |
5.1 70家传媒上市公司及分类的财务数据横向列表 | 第72页 |
5.2 财务数据横向比较展示出的现象 | 第72-93页 |
5.2.1 平面媒体登陆资本市场最晚,净资产收益率表现最差 | 第72-89页 |
5.2.2 广播影视内容制作获利能力高,有线传输类企业回款好 | 第89-90页 |
5.2.3 互联网整体ROE趋下降,门户网与娱乐游戏好于专业网 | 第90-92页 |
5.2.4 广告营销实为中介服务,是真正“轻资产”公司 | 第92-93页 |
5.3 用价值链与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传媒上市公司竞争力差异 | 第93-100页 |
5.3.1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媒业产业结构 | 第93-96页 |
5.3.2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巨大破坏性 | 第96-10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100-10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6.2 传媒上市公司可采取的对策建议 | 第101-102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