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该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该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第13-20页 |
2.1. 西方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第13-16页 |
2.1.1. 传统美术的影响 | 第14-15页 |
2.1.2. 多门类艺术形式的融合 | 第15页 |
2.1.3. 现代艺术的介入 | 第15-16页 |
2.2. 中国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 第16-20页 |
2.2.1. 传统中国绘画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2. 民间艺术的借鉴与吸收 | 第17-18页 |
2.2.3. “西风东渐”艺术思潮的冲击 | 第18-20页 |
3. 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现状分析 | 第20-25页 |
3.1. 社会思潮的革新 | 第20-22页 |
3.1.1. 全球化体系的形成 | 第20-21页 |
3.1.2. 良好的创作环境 | 第21-22页 |
3.2. 审美风尚的变化 | 第22-23页 |
3.2.1. 舞台设计美学的创新 | 第22-23页 |
3.2.2. 观众审美取向的多元化 | 第23页 |
3.3. 舞台技术的支持 | 第23-25页 |
4. 现代舞台空间的新格局引导视觉设计的革新 | 第25-39页 |
4.1. 现代舞台空间形态的新特点 | 第26-32页 |
4.1.1. 舞台空间结构多元化 | 第26-29页 |
4.1.2. 高科技所带来的变化 | 第29-32页 |
4.2. 全新的舞台空间意识引领现代舞台设计理念的转变 | 第32-39页 |
4.2.1. 审美空间——视觉情感的体验 | 第33-35页 |
4.2.2. 活动空间——视觉的流动体验 | 第35-37页 |
4.2.3. 观演空间——视觉的互动体验 | 第37-39页 |
5. 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主流表现手法 | 第39-54页 |
5.1. 一体化的灯光与布景 | 第39-42页 |
5.1.1. 布景意识的更新 | 第39-40页 |
5.1.2. 灯光技术的普遍运用 | 第40-41页 |
5.1.3. 灯光与布景的融合 | 第41-42页 |
5.2. 多种新材料的广泛运用 | 第42-47页 |
5.2.1. 金属材料的广泛运用 | 第43-44页 |
5.2.2. 玻璃材料的广泛运用 | 第44-45页 |
5.2.3. 可塑材料的广泛运用 | 第45-46页 |
5.2.4. 综合材料的广泛运用 | 第46-47页 |
5.3. 科技化的多媒体影像 | 第47-54页 |
5.3.1. 时间和空间的穿越 | 第47-49页 |
5.3.2. 现实与幻觉的交替 | 第49-51页 |
5.3.3. 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兼收并蓄 | 第51-54页 |
6. 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新趋势 | 第54-58页 |
6.1. 中西融合趋势更加明显 | 第54-55页 |
6.1.1. 创作理念的全球化 | 第54-55页 |
6.1.2. 创作团队的国际化 | 第55页 |
6.2. 科技与艺术珠联璧合 | 第55-56页 |
6.2.1. 创作理念的发展推进科技更新 | 第55页 |
6.2.2. 科技进步促进创作思维扩展 | 第55-56页 |
6.3. 表现形式更趋多元化 | 第56-58页 |
6.3.1. 创作理念百家争鸣 | 第56页 |
6.3.2. 多门类艺术形态之间的互渗与融合 | 第56-57页 |
6.3.3. 数字媒体技术开创未来 | 第57-58页 |
7.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6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