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5页 |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 | 第12-21页 |
1.1.1 生物学分类地位及结构 | 第12页 |
1.1.2 理化特性和血清型 | 第12-13页 |
1.1.3 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 | 第13-18页 |
1.1.4 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1.1.5 大肠杆菌耐药性 | 第19-21页 |
1.2 犊牛大肠杆菌病 | 第21-23页 |
1.2.1 病原 | 第21页 |
1.2.2 流行病学 | 第21-22页 |
1.2.3 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22页 |
1.2.4 诊断与防治 | 第22-23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2.1.1 菌株、犊牛腹泻粪便样品 | 第25页 |
2.1.2 PCR扩增引物 | 第25-26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6-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2.2.1 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 第28-30页 |
2.2.2 犊牛腹泻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 第30-31页 |
2.2.3 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检测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3.1 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3-38页 |
3.1.1 estA、estB、elt-Ⅰ和elt-Ⅱ全长基因克隆 | 第33页 |
3.1.2 重组克隆质粒的PCR验证及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3.1.3 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4页 |
3.1.4 多重PCR特异性 | 第34-35页 |
3.1.5 多重PCR敏感性 | 第35-36页 |
3.1.6 大肠杆菌临床样本的多重PCR检测 | 第36-37页 |
3.1.7 试剂盒的组装 | 第37-38页 |
3.2 犊牛腹泻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 第38-42页 |
3.2.1 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 第38页 |
3.2.2 革兰氏染色镜检 | 第38页 |
3.2.3 生化鉴定 | 第38-39页 |
3.2.4 毒力基因检测 | 第39-42页 |
3.3 耐药性检测 | 第42-44页 |
3.3.1 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 第42页 |
3.3.2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情况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多重PCR技术 | 第44页 |
4.2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 第44-45页 |
4.3 大肠杆菌耐药性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