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基于3S的榆林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内容及方法第16-29页
    2.1 榆林市研究区概况第16-19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2.1.2 地质地貌第17页
        2.1.3 气候第17页
        2.1.4 土壤资源第17-18页
        2.1.5 自然矿产资源第18页
        2.1.6 植被资源第18-19页
        2.1.7 社会经济概况第19页
    2.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页
    2.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5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第21-29页
        2.5.1 数据来源第21-22页
        2.5.2 数据预处理第22-29页
第三章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第29-41页
    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29-30页
    3.2 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确立第30-35页
        3.2.1 环境质量指数指标体系第31-35页
    3.3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体系第35-38页
        3.3.1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各分项及计算第35-38页
        3.3.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第38页
    3.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标准及分级第38-39页
    3.5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第39页
    3.6 归一化系数的确定第39-41页
第四章 基于县级单元的榆林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第41-54页
    4.1 县级单元的生态环境评价第41-52页
        4.1.1 生物丰度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1-42页
        4.1.2 植被覆盖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2-44页
        4.1.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4-46页
        4.1.4 土地退化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6-48页
        4.1.5 环境质量指数计算及分析第48-49页
        4.1.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第49-52页
    4.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及分析第52-54页
第五章 基于栅格单元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分析第54-76页
    5.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第54-55页
    5.2 各项指标空间数据的生成第55-74页
        5.2.1 生物丰度指数的空间变化第55-58页
        5.2.2 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化第58-60页
        5.2.3 水网密度指数的空间变化第60-64页
        5.2.4 土地退化指数的空间变化第64-65页
        5.2.5 环境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第65-69页
        5.2.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分析第69-74页
    5.3 行政单元和栅格单元比较分析第74-76页
第六章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措施研究第76-84页
    6.1 榆林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76-79页
        6.1.1 水资源匮乏,水环境质量下降第76页
        6.1.2 天然植被破坏,土地承载力下降第76-77页
        6.1.3 工业“三废”排放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第77-78页
        6.1.4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第78-79页
    6.2 榆林市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第79-82页
        6.2.1 自然因素第79-80页
        6.2.2 人文因素第80-82页
    6.3 榆林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对策与研究第82-84页
        6.3.1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第82页
        6.3.2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瓶颈第82页
        6.3.3 坚持适度卉发,防范地质灾害第82-83页
        6.3.4 强化经济补偿机制,体现环境成本效益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及讨论第84-87页
    7.1 结论第84-85页
    7.2 讨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
下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的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