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 本文结构第11-1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第13-25页
    2.1 生产线第13-14页
        2.1.1 生产组织方式第13页
        2.1.2 生产线第13-14页
    2.2 生产线平衡理论第14-17页
        2.2.1 生产线平衡定义第14页
        2.2.2 生产线平衡相关概念第14-16页
        2.2.3 生产线平衡的评价第16-17页
    2.3 研究方法第17-21页
        2.3.1 方法研究第17-19页
        2.3.2 作业测定第19-21页
    2.4 遗传算法简介第21-24页
        2.4.1 遗传算法基础概述第21页
        2.4.2 遗传算法的原理第21-22页
        2.4.3 遗传算法的基本内容第22-23页
        2.4.4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W 公司组装线现状分析第25-40页
    3.1 W 公司简介第25页
    3.2 笔记本电脑生产简介第25-27页
    3.3 W 组装工艺流程第27-28页
    3.4 作业单元划分第28-32页
    3.5 作业时间测定第32-37页
        3.5.1 测量次数的确定第32-33页
        3.5.2 异常值处理方法第33-34页
        3.5.3 改善前生产线的作业测定第34-37页
    3.6 数据分析第37-39页
        3.6.1 工作站标准时间确定第37-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线平衡问题分析第40-59页
    4.1 基于工业工程思想的生产线改善第40-45页
    4.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对生产线平衡率的改善第45-51页
        4.2.1 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数学表达第45页
        4.2.2 编码第45-46页
        4.2.3 译码第46-47页
        4.2.4 适应度第47-48页
        4.2.5 选择第48页
        4.2.6 交叉第48-51页
    4.4 程序有效性验证第51-54页
        4.4.1 Jackson 问题介绍第51-53页
        4.4.2 验证结果第53-54页
    4.5 W 公司生产线平衡遗传算法优化结果第54-58页
        4.5.1 工作站 m=28 运行结果第55-56页
        4.5.2 工作站 m=30 运行结果第56-57页
        4.5.3 工作站 m=32 运行结果第57-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改善方案评价及实施效果第59-64页
    5.1 改进方案分析第59-61页
    5.2 改善效果分析第61-63页
        5.2.1 直接效益分析第61-62页
        5.2.2 间接效益分析第62-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不足和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包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下一篇:基于3S的榆林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