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拖动(电气传动)论文--控制系统论文--同步旋转及随动系统论文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仿真及DSP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第9-15页
        1.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第11-13页
        1.2.2 永磁材料的发展第13-14页
        1.2.3 交流伺服电机主要参数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控制策略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第15-16页
        1.3.2 交流伺服电机产品的发展现状第16-19页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交流伺服驱动的理论基础第21-30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理论第21-23页
        2.1.1 三相到两相静止坐标系变换第21-22页
        2.1.2 两相静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变换第22-23页
    2.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3-26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第26-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仿真第30-47页
    3.1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30页
    3.2 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第30-32页
    3.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第32-35页
    3.4 SVPWM 在 Simulink 中的实现第35-39页
    3.5 PMSM 伺服驱动系统仿真第39-45页
        3.5.1 创建仿真模型第39-42页
        3.5.2 调速仿真结果第42-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 DSP 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7-54页
    4.1 硬件的主要结构第47-48页
    4.2 TMS320F2812第48-49页
    4.3 功率驱动及接口电路第49-53页
        4.3.1 整流和逆变电路部分第49-50页
        4.3.2 高速光耦隔离电路第50-51页
        4.3.3 电流检测电路第51-52页
        4.3.4 光电编码器输入接口电路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验分析第54-68页
    5.1 软件的主要结构第54-55页
    5.2 电机转子位置和转速计算程序第55-57页
    5.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程序第57-59页
    5.4 PWM 中断程序第59-62页
    5.5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2-67页
        5.5.1 实验装置第62页
        5.5.2 SVPWM 模块的测试与分析第62-63页
        5.5.3 调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3-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总结第68页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开关磁阻电机测试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功率LED散热器散热性能分析及其冷挤压成形模具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