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1.1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与意义第13页
            1.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内容和路径第13-14页
            1.2.1.3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研究进展第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2.1 韩国的“新村运动”第15页
            1.2.2.2 英国的“规划乡村”第15页
            1.2.2.3 德国的“村庄更新”第15-16页
            1.2.2.4 美国的“特色乡村”第16-17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1.3.1 乡村振兴第17页
        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幸福美丽新村第17-18页
        1.3.3 “小组微生”、“五自模式”与新农村综合体第18页
        1.3.4 “全域成都”第18-19页
    1.4 理论基础第19-20页
        1.4.1 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第19页
        1.4.2 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之于研究幸福美丽新村的适用性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1.1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1.5.1.2 实证研究法第20页
            1.5.1.3 比较分析法第20-21页
        1.5.2 可能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二章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概况第22-26页
    2.1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情况第22-23页
    2.2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第23-26页
        2.2.1 以农业为媒介的粮经新村第23-24页
        2.2.2 以工业为媒介的园区新村第24页
        2.2.3 以旅游为媒介的旅游新村第24页
        2.2.4 以规划为媒介的田园新村第24-25页
        2.2.5 以土地为媒介的灾区新村第25页
        2.2.6 以扶贫为媒介的脱贫新村第25-26页
第三章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绩与问题第26-31页
    3.1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绩第26-28页
        3.1.1 政府主导和注重加大综合配套投入第26页
        3.1.2 规划引领和循序渐进提高建设水平第26-27页
        3.1.3 尊重农民和依靠农民调动主体力量第27页
        3.1.4 产业培育和市场运作强化资金支撑第27-28页
        3.1.5 制度改革和组织创新保障发展动力第28页
    3.2 成都市幸福美丽新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第28-31页
        3.2.1 宅基地的配置仍然在征地制度限定内第28-29页
        3.2.2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因地制宜水平不高第29页
        3.2.3 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内外因制约第29页
        3.2.4 资金投入不足下的发展规划双重压力第29-30页
        3.2.5 基层对建成新村的运营管理不够重视第30-31页
第四章 成都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比较分析第31-41页
    4.1 案例之一: N村的“小组微生”多媒介模式第31-34页
        4.1.1 N村简介第31-32页
        4.1.2 N村“小组微生”多媒介模式的行动成果第32-34页
            4.1.2.1 新农村综合体片带化第32页
            4.1.2.2 宅基地复垦空间转移第32-33页
            4.1.2.3 土地综合整治集约化第33页
            4.1.2.4 农村公共产品丰富化第33-34页
            4.1.2.5 农村环境设施社区化第34页
    4.2 案例之二:M村的“五自模式”综合体模式第34-38页
        4.2.1 M村基本情况第34-36页
        4.2.2 M村“五自模式”综合体创新建设路径第36-38页
            4.2.2.1 综合体领导小组协调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第36页
            4.2.2.2 切实引导村民参与到本村的规划建设中第36页
            4.2.2.3 全面依托村级组织创新建新农村综合体第36-37页
            4.2.2.4 上下合一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第37-38页
            4.2.2.5 创新建立督查相关人员的村民打分机制第38页
    4.3 N村和M村建设路径的比较和困境的分析第38-41页
        4.3.1 建设路径的比较第38-39页
            4.3.1.1 路径选择第38-39页
            4.3.1.2 参与主体第39页
        4.3.2 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9-41页
            4.3.2.1 政府主导与政府引导第39页
            4.3.2.2 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第39-40页
            4.3.2.3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不足第40-41页
第五章 成都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启示第41-46页
    5.1 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引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第41-43页
        5.1.1 基层党组织选举创新落实村民自治第41页
        5.1.2 人才选拔和考核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第41-42页
        5.1.3 农村社会组织实现村级治理多元化第42页
        5.1.4 农村民主的建设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第42-43页
        5.1.5 基层政府公共意识促理性责任政府第43页
    5.2 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有效治理能力第43-46页
        5.2.1 新农村综合体的示范第43-44页
        5.2.2 村民自治地位的明确第44页
        5.2.3 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第44页
        5.2.4 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第44-45页
        5.2.5 社区农民获得感增强第45-4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6.1 全文总结第46-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的困境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社会融入视角下的农民工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