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摄影测量技术的崩岗侵蚀特征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崩岗侵蚀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32页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2.1.1 研究目标第17页
        2.1.2 研究内容第17页
        2.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18页
    2.2 技术路线第18页
    2.3 研究方法第18-32页
        2.3.1 研究区概况第18-19页
        2.3.2 试验材料采集第19页
        2.3.3 试验设备第19-23页
        2.3.4 试验设计与过程第23-26页
        2.3.5 SFM-MVS摄影测量的原理与方法第26-29页
        2.3.6 数据指标的采集与计算方法第29-31页
        2.3.7 数据分析方法第31-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2-86页
    3.1 SFM-MVS近景摄影测量处理方法的改进与分析第32-58页
        3.1.1 不同处理软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第32-39页
        3.1.2 有无阈值对DSM精度的影响第39-53页
        3.1.3 不同生成方法对DSM精度的影响第53-56页
        3.1.4 小结第56-58页
    3.2 SFM-MVS近景摄影测量在监测土壤侵蚀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第58-65页
        3.2.1 河沙冲刷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第58-61页
        3.2.2 崩岗崩积土冲刷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第61-63页
        3.2.3 小结第63-65页
    3.3 SFM-MVS低空倾斜摄影测量误差来源与可行性分析第65-76页
        3.3.1 定位精度分析第65-66页
        3.3.2 SFM点云重现性分析第66-67页
        3.3.3 SFM-MVS低空倾斜摄影测量精度第67-74页
        3.3.4 小结第74-76页
    3.4 崩岗动态侵蚀沉积分布特征第76-86页
        3.4.1 崩岗侵蚀土的运移规律分析第76-83页
        3.4.2 降雨强度对崩岗侵蚀程度的影响第83-84页
        3.4.3 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4.1 结论第86-87页
    4.2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长汀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